南海一号沉船(南海一号沉船出水)

在我们固有的印象中,文物应该出土于古墓、窖藏或遗址中,可是您也许不知道,其实在水下也有很多人类尚未发现的文物宝藏。著名的“南海一号”出水之后,专家们在其内部发现了大批珍贵文物,而其中的一种文物,却被定义为船只沉没的罪魁祸首。它究竟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 *** ,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978年时,广州救捞局曾与国外海上探险公司合作,准备寻找打捞东印度公司沉船莱茵堡号。双方合作努力搜寻,并未找到目标沉船,却在23米深的海水之下,发现了另一艘古代沉船。经过初步探测打捞,很多珍贵文物相继出水,专家认为其价值巨大,同时将沉船命名为“川山群岛海域宋元沉船”,这也就是后来尽人皆知的“南海一号”。


“宋元沉船”中的文物数量十分巨大,大概有143000件,其中包括大量的瓷器、钱币、丝绸、金属制品、漆木器,以及大量动植物遗骸。专家们根据文物风格断定,该沉船应为南宋初年的外贸商船,是我国古代出口商品的重要实物证据。

“宋元沉船”在海底静静地躺了800年,而船上的诸多文物也受到了岁月的侵蚀,其中有很多都已经面目全非。面对如此景象,专家们感到非常痛心,随即从心底画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宋元沉船”究竟是如何沉没的?


专家曾对“宋元沉船”进行过实景模拟,并根据船只遗骸在海底的沉没状态推测,“宋元沉船”很可能是“以近乎完美的直立状态沉入海底的”,至于其沉没原因,应该是重心的严重偏移所至。

经过细致的勘察研究,专家们发现“宋元沉船”的装货方式非常特别,其货仓最下一层摆放的是各种瓷器,而最上一层摆放的却是一块块造型奇特的铁锈疙瘩。

南海一号沉船(南海一号沉船出水) 第1张


铁锈疙瘩究竟是什么?它们是一口口叠在一起的铁锅,因为铁的物理性质活泼,导致海水侵蚀严重,它们才会锈蚀粘连成一块块大铁疙瘩。

由此专家推测出了“宋元沉船”的载货方式,即商船先在泉州港装载瓷器,随即向南到达广州港,在此地装载数量巨大的铁锅,之后再驶向东南亚各国。如此装载方式,很可能是船商规划船只到达目的地后,先卸下铁锅,之后再卸下瓷器。


可是这位“愚蠢”的船商怎么也想不到,他的这次看似完美的“载货”规划,却最终成为了商船沉没的导火索。因为有种货物遇到风暴后,在船舱中发生大面积移动,导致了船身发生重心偏移。专家们经过长时间的推演,终于确定了改变重心的货物,正是已经凝结成铁疙瘩的一口口大铁锅。

我们可以还原一下当时的情景,“宋元沉船”在下层船舱装载瓷器后,又在最上层的船舱,陆续装载了大量的铁锅,由于铁锅造型结构特殊,因此只能一摞摞地暂时安置在船舱中,并未加以特殊的固定。


随着海上的一场风暴袭来,此时尚未被固定的铁锅,开始在颠簸状态下发生了偏移滑动,随后全部叠倒于船只的船首一侧。由于铁锅重量与数量都十分巨大,因而船的重心瞬间偏移,让整艘商船形成直立状态慢慢沉入海底。

不得不说,“宋元沉船”的发现让人又喜又悲,可喜的是,沉船内部数量巨大的珍贵文物,是我国考古史上一笔不可多得宝藏;可悲的是,800年前因为船商一个小小的疏忽,而酿成如此巨大的损失,如此血的教训值得我们后人深深铭记。

南海一号沉船(南海一号沉船出水) 第2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