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以及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几种常用方法,提高阅读水平,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教学准备: 1、学生人手1份短文材料(提纲); 2、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体会、归纳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并学会灵活地运用,做到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概念入手,揭示课题。 明确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哪些要求?(一是要抓住主要内容;二是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三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复习,梳理方法。 (一)复习抓住主要内容的方法 1、复习课文 复习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想想用什么方法概括。 2、讨论,小结,让学生明确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 (如:连接各部分意思,提问题想答案……) (二)复习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 1、复习课文 根据课文的内容和从内容中体会到的思想,要求学生思考:怎样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课文 内容 思想 从重点词句段体会 《荔枝》 围绕荔枝写了“我”跟母亲之间的几件事。 《一夜的工作》 讲作者在陪同周总理审阅一篇稿子时,目睹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 2、讨论、小结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 [即:边读边问为什么(抓住主要词句段)] 三、综合运用,拓展延伸。 1、刚才,我们已经复习了抓住主要内容和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下面,老师想检查同学们是否已经掌握了这些方法。 2、分发提纲,出示短文《借镜子》,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3、师生共同评议、交流。 4、师小结,鼓励:瞧!大家已经能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灵活地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了,真聪明!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回去请同学们从课外读物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运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第 二 课 时 (三)复习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1、复习课文(仍以上述课文为例),想想这些课文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体会到的? 2、讨论、小结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阅读课外短文,要求运用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 突出复习特点 发挥主体作用 ——“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阅读复习课设计说明 安溪实小 林毅斌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是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习能力,提高阅读水平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根据复习课的特点,我们确定;以通过复习,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以及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几种常用方法,提高阅读水平,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为教学目标;以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体会、归纳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并学会灵活地运用,做到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教学的重难点,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指导思想,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现说明如下: 一、营造和谐环境 激发自主学习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此,教学中我们努力做到: 1、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文复习 语文教材中选用的课文内容丰富,有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文体各异,有记叙、说明、议论……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存在差异。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投入到复习中去,我们采用教师推荐与学生自选相结合,通过推荐典型性的课文,如11册的《开国大典》《荔枝》《只有一个地球》《一夜的工作》《鸟的天堂》,12册的《十六年前的回忆》《詹天佑》《草船借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文让学生选择;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课文复习。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复习 语文学习活动强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自由度以及各种显性的自主参与活动条件,让学生主动实践,亲身体验,弘扬个性。在学习方式上,我们努力把学生的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统一起来。独立性的学习,我们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确确实实地读书思考,复习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文章表达的思想。合作性的学习,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的交流讨论,充分发表自己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的见解。在学习方法上,我们积极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复习课文,既可以按照自己平时养成的习惯进行学习,也可以按照自己平时最常用的方法进行学习,从而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复习课文时,可以是默读、轻声读、诵读等等,也可以是边读边画、边读边想、边读边议等等。 二、把握复习重点 启发自主学习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促进学生真正掌握“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方法,并能够做到灵活运用于阅读实践活动之中,我们着重从三个方面来引导: 1、从自主复习中 引导感知方法 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课文,读一读、想一想,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读书思考,梳理学习的过程,从中感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思想的方法。 2、从自主交流中 引导领会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复习,对概括主要内容和从内容体会文章思想的方法已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及时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和班级的合作讨论、交流,增强学生获取有关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信息量,并通过引导学生评价、归纳、梳理,对有效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帮助学生领会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基本方法。如: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既可以采用连接各部分的意思,也可以采用提问题想答案等基本方法;从内容体会文章思想的常用方法就是边读边问为什么,也就是抓住课文的主要词句段来体会的方法。 3、从自主练习中 引导运用方法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规律,方可形成能力。因此,仅仅指导学生从学习的实践中领会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是不够的,还应指导学生把领会到的方法运用于练习实践之中。如,我们在引导学生领会方法后又不失时机地结合复习资料和课外作业引导学生在自主练习中运用所学的方法。 三、优化复习过程 促进自主学习 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我们把优化复习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作为加强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综合的重要手段,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领悟方法,运用方法。 1、明确概念 把握要求 上课伊始,我们依据小学阶段的训练重点,从概念入手,明确提出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必须做到:(一)抓住主要内容(第七册读写例话);(二)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第八册读写例话);(三)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第十一册读写例话),旨在引导学生把教材内容由点串成线,为促进学生的系统化学习和在自主化学习中提高复习的效率打好基础。 2、联系课文 自读自悟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自读自悟,是复习课促进学生温故而知新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让学生学会读书,始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学生增强独特感受、体验与理解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我们腾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复习课文,促进学生在边读边想,边读边画等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之中,自我反思学习过程,自我发现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和从内容体会思想、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3、交流反馈 归纳方法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和班级的交流活动,一是可以拓宽复习课文的面,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复习到尽可能多的课文;二是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同一篇课文,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除此之外,在交流中通过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有助于学生从自读自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从而归纳出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基本方法,并为学生的学以致用和灵活运用提供可能。 4、合理强化 迁移运用 强化练习是复习课中促进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为增强练习的效果,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方法,我们采用以下两点强化策略:一是结合县编的复习资料强化。让学生通过阅读《借镜子》这篇短文和独立完成短文后面的两道习题:1、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2、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从短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来检查学生是否能活用方法,准确把握短文的思想内容。二是结合课外作业强化。让学生从课外读物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准确把握短文的思想内容。合理的强化,不仅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增强知识内化,而且有助于灵活运用,发展能力。 回顾整合 综合提高 ——《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习作整合课教案与说明 安溪三小 陈敏云 王小霞 李明伟 【教学目标】 回顾、整合、巩固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让学生在自由表达的基础上学会更好地表达,综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学重点】整合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习卡、学生平时习作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回顾整合 (一)先抑后扬,激趣导入 1、快速浏览小作文,评评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讨厌”的爸爸 爸爸是我最亲近的人,怎么会“讨厌”呢?不信,我就说几件他的事给你听听。 先说吃饭的时候吧,不管我想不想吃,爱不爱吃,总是夹着菜往我碗里塞,你们说我能乐意吗? 要是他外出学习几天回来,可不得了啦!就像几年没见我一样,没头没脑地亲我,胡子把我的脸都扎痛了。我真有点不情愿。其实我也挺想爸爸的,就是他的亲法不大对我的劲儿。 你们会说:“你一定不爱你爸爸。”我要说:“我最爱的人就是我那‘讨厌’的爸爸。” 评点与赏析 小作者敢说起他爸爸的“坏话”,看,“不管我想不想吃,爱不爱吃,总是夹着菜往我碗里塞,你们说我能乐意吗?”外出几天回来,“没头没脑地亲我,胡子把我的脸都扎痛了,我真有点不情愿”,他的这种亲法“不大对我的劲儿”。小小年纪就敢说真话,确实不一般。俗话说得好,“童言无忌”嘛。写文章就是要像小作者那样,敢于实话实说,怎么想就怎么写,说真话,吐真情,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一篇好的文章都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这是因为这些文章不但有真实具体的内容,而且有真情实感。要想写出这种生动感人的文章来,一方面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来写,一方面要敢于在叙述的过程中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注:选自《名师点评中国小学生示范作文精品廊》〕 2、默读“评点与赏析”,说说如此平实的小作文为什么会被作为示范作文选入作文选。 3、导入,揭题:本节课就来复习“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 【设计意图】《“讨厌”的爸爸》非常平实,却被作为“示范作文”编入作文选,原因是小作者敢于实话实说,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感受。通过先抑后扬的方法引入,既可引发学生的兴趣,又为复习、整合做好铺垫。 (二)合作学习,回顾写法。 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 什么是内心的感受? 2、 你从学过的课文中体会到哪些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1)小组讨论,填写学习卡。 课 题 内 心 感 受 表 达 方 法 (2)班级汇报、交流。 (3)梳理、概括最基本的表达方法。 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 【设计意图】由于是复习课,对于什么是内心感受,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学生在已往的阅读教学(包括习作练习)中,已积累了很多经验,可以而且有必要进行比较理性的概括。这个环节通过合作学习,从比较理性的层面,进行回顾、梳理、归纳,概括出一些既符合课程标准精神,又符合学生认识水平的最基本的表达方法,有利于整合习作和阅读经验,在自由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更好地表达。这是知识的抽象过程。心理学迁移规律(贾德的概括化理论)指出,“一个人只有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才可以完成从一种情境到另一种情境的迁移”。根据这一理论,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基本的读写方法,有利于读写方法的迁移。 二、巩固运用,综合提高 (一)重温课文,深入体会 1、阅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六年制第十一册)有关课文片段,用“——”画出写作者内心感受的句子,读读想想:作者的内心感受是什么,是怎样表达的,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反馈。 (二)尝试修改,深入体会 1、出示一篇学生习作,想想:是否表达内心的感受,应如何修改?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反馈。 (三)交流经验,深入体会 1、小组交流。自由拿出自己的习作,对照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与同学交流:一是可以说说自己哪个地方做得比较好,自己是怎样做的;二是可以说说哪里做得不好,要怎么改;三是可以互相评评做得好的地方,或提出修改的意见。要求边对照方法,边交流评议,边自主修改。在小组交流时,教师巡回参与交流与指导。 2、集体反馈。 【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只用一个例子来解释原则本身,学生就可能认为只有这个例子适用于这个原则,其结果就只有很少的迁移效果。因此,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课文或其它文章,以及自己的习作来印证已概括出来的读写方法,使概括化的读写方法返回到具体中去,以求加深、加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为迁移奠定基础。所以,这个环节安排三个层面的“例证”,力求使知识具体化,为迁移创造条件。第一个层面是重温阅读课文有关片段,进一步体会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这是正面例证;第二个层面是尝试修改一篇习作,这是反面例证;第三个层面是对照方法,重新审视平时习作,交流经验,互相评议,自我修改,以求尝试运用、综合提高。知识的例证过程,是知识的具体化之路,也是知识迁移的必由之路。 三、简要总结,拓展延伸 1、简要总结。对照板书,引导学生说说本课的学习体会后,提出在今后的写作中,应注意表达内心的感受,写出感人的好文章。 2、拓展延伸。 ①修改练习:课后,继续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②习作练习:课后,请回忆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一情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诗歌、日记、书信等),写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在知识具体化之后,再次进行综合归纳,并拓展延伸,这是迁移知识的过程。认识的提高是个反复的过程,只有遵循认识规律,反复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才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认识,迁移知识,运用知识,化知识为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第二课时 习作评改,深化整合,综合提高(略)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并在阶段目标、教学建议等地方强调要“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这些表述,就是要求学生“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习作必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一方面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来写,一方面要敢于在叙述的过程中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依据课程标准精神,本节课着眼于对平时阅读感悟、习作经验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学会自由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更好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已经注重引导学生“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而且,在平时习作指导和评改过程中也已注重引导学生感悟和积累一定的习作经验,对于“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积淀。本节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回顾整合。为此,本节课首先通过回顾、梳理、归纳,让学生从比较理性的层面概括出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使知识抽象化;然后,紧接着引导学生联系有关课文和平时的习作,从正面、反面以及自己的习作进行例证,使知识具体化;最后再进行拓展练习、巩固提高。这样设计习作整合课的课型结构,体现了认识规律和心理学原理,有利于学生回顾整合习作经验,综合提高习作水平

只找到这个练习题,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百度应该有,我都是从那儿下的

鲁教版第十一册:第一单元 1 走一步,再走一步 [3] 2 生命,生命 [0] 3 在山的那边 [2] 4 石缝间的生命 5 童趣 6 《论语》十则◎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这就是我   第二单元 7 风筝8 祖父、后园和我9 冬夜的灯光10 散步11 诗两首12 《世说新语》两则 ◎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我爱我家 ※ 诗两首 《纸船·寄母亲》、《金色花》  ※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第三单元 13 春 14 济南的冬天15 海滨仲夏夜 16 秋天17 奔落的雪原18 古代诗歌五首 [2] ◎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感受自然 ※ 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西江月》、《天净沙·秋思》 第四单元 19 莺20 看云识天气21 斜塔上的实验 22 月亮上的足迹23 科学24小时24 山市 ◎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探索自然奥秘   第五单元 25 皇帝的新装26 郭沫若诗两首27 女娲造人28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29 《伊索寓言》两则30 古代寓言两则◎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想像世界 ※ 郭沫若诗两首 《天上的街市》、《静夜》  ※ 《伊索寓言》两则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 古代寓言两则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曹操) 过故人庄(孟浩然) 夜雨寄北(李商隐) 泊秦淮(杜牧) 浣溪沙(晏殊) 过松源晨饮漆公店(杨万里) 如梦令(李清照) 观书有感(朱熹)   名著导读 《爱的教育》:情感的熏陶和品德的启示 《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 《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   鲁教版第十二册:第一单元 1 理想2 短文两篇3 人生寓言(节选)4 我的信念5 紫罗兰之死6 为学 ◎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漫游语文世界 ※ 短文两篇 《行道树》、《第一次真好》 第二单元 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8 爸爸的花儿落了9 胆小鬼 10 未选择的路11 十三岁的际遇12 伤仲永 ◎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成长的烦恼 第三单元 13 黄河颂14 最后一课15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0] 16 土地的誓言17 失根的兰花18 木兰诗 [0] ◎ 综合性学习· 写作·口语交际 黄河,母亲河 第四单元 19 伟大的悲剧 20 荒岛余生21 登上地球之巅 22 真正的英雄23 追求人类更大的自由24 短文两篇◎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漫话探险 ※ 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 第五单元 25 珍珠鸟 26 鹤群翔空27 绿色蝈蝈 28 马29 森林中的绅士30 狼 ◎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马的世界 课外古诗词背诵 山中杂诗(吴均) 竹里馆(王维) 峨眉山月歌(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逢入京使(岑参) 滁州西涧(韦应物)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约客(赵师秀) 论诗(赵翼)   名著导读 《童年》:在苦难中长大 《鲁滨孙漂流记》: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 《昆虫记》: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 追问 主要学些什么?难吗?个单元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作文偏向写人还是事?辛苦大神,答完必加分!

鲁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课 课件或教案 急求!!! 第1张

毕业考试很简单,不必发愁的 作文好就行 哪一篇的啊 买一本书,叫教材全解,里面有很多 回忆性的,我也上6年,老师讲的 那 追问 555我没有课文,怕考原文填空。原文填空一般几分(期末考试)注意!:鲁教版!我有教材全解,好像没有鲁教版的!而且我现在广东,正要搬家到东北。

你去5156看看 说不定有的

鲁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课 课件或教案 急求!!! 第2张

一般当地的新华书店或者大的教辅书书店有卖,你也可以在当当上找, 追问 我看过当当没有

1、《次北固山下》 2、《题破山寺后禅院》 3、《赤壁》 4、《十五夜望月》 5、《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6、《过古人庄》 7、《游山西村》 8、《秋词》 9、《西江月》 10、《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

1、《次北固山下》 2、《题破山寺后禅院》 3、《赤壁》 4、《十五夜望月》 5、《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6、《过古人庄》 7、《游山西村》 8、《秋词》 9、《西江月》 10、《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