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1879年陈独秀,17岁考中秀才,但在乡试中落第。

青年时期的陈独秀具有很强烈的爱国思想以及激进的行为,他特别不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维新变法的失败和八国联军的侵略给了陈独秀很大的震动,然而他的反清言论和行为也给他带来了许多麻烦。

一出事他就得外逃,从1901到1915年,他先后五次东渡日本。

在日本,多元的文化和思想潮流让陈独秀开始理性思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他认为中国之所以积弱积贫,是因为民众思想的蒙昧和未开化,他决心走文化救国的路子。

新文化运动ppt_新文化运动ppt课件 第1张

陈独秀与《青年》杂志

陈独秀曾和章士钊在上海创办《国民日报》,在自己家乡创办《安徽俗话报》,后来到日本协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新青年》的前身《青年》杂志则成为陈独秀进行新文化运动探索的开端。

流亡生活让陈独秀产生消极的宿命论思想

“二次革命”失败后,1914年7月,曾为安徽都督秘书的陈独秀流亡到日本。

章士钊见到他就说:“仲甫,你来了不是好事,只要我们在一起,就要穷得只有一件汗衫,其中有无数虱子的生活。”

陈独秀说:“穷就穷吧,不饿死就行。”

这的确是一段较为艰难的时期,陈独秀躲在屋子里为《甲寅》杂志撰稿,经常搞得蓬头垢面。

11月10日,陈独秀在《甲寅》杂志上发表了署名“独秀”的《爱国心与自觉心》一文,此文发表后在留日学生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是陈独秀第一次以“独秀”的笔名发表作品,开篇就说:“天下人心者,情与智二者而已。”陈独秀指出,“今之中国,人心散乱,感情智识,两无可盲。惟其无情,故视公共之安危,不关己身之喜戚,是谓之无爱国心。惟其无智,既不知彼,复不知此,是谓之无自觉心。……二者俱无,国必不国。”的结论。

这种宿命论式的悲观论调,遭到了留日义士和学生的口诛笔伐。陈独秀不以为然,他说:“都像这样疾呼爱国而无半点自觉性的人,亡国只是迟早。”

新文化运动ppt_新文化运动ppt课件 第2张

章世钊认为,陈独秀的本意是恨其不争,以唤醒沉睡的国人,激起海内义士的深醒。

同在日本的李大钊已读了一些马克思主义著作,他认为陈独秀的观点太消极了。他后来写了《厌世心与自觉心》一文,说陈独秀“厌世之辞,嫌自太多,自觉之心,嫌其太少”,劝陈独秀“奋生花之笔,扬木铎之声”,不要“自迫于消极之宿命论”。

回到上海的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

1915年初夏,陈独秀从日本回到上海,他正酝酿创办《青年》杂志。

此时《甲寅》杂志也从日本搬到了上海。一日,章世钊拿出李大钊写的《厌世心与自觉心》一文给陈独秀看,他看了频频点头说“近日我在筹办新杂志,正合守常‘奋生花之笔,扬木铎之声’之说。至于宿命论,肚子一填饱,早已丢到爪哇国去了。”

9月15日,16开本的《青年》杂志月刊第一期问世,开始发行仅千余册。陈独秀决心花十年八年功夫来办出影响力。

创刊号出来后,亚东图书馆的汪孟邹向陈独秀推荐自己的一位老乡,说他正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学哲学,此人聪明好学,小说文论俱佳。

“你是说胡适么?”陈独秀脱口而出。

汪孟邹感到奇怪,“你怎么知道?”

陈独秀说:“《甲寅》在日本曾收到一位留美青年的信,提出输入外国文明,要有明达君子的赞助,我印象极深。”

陈独秀忙让汪孟邹向胡适约稿,“言语写恳切些”。

新文化运动ppt_新文化运动ppt课件 第3张

胡适

此后每次见面,陈独秀都要问汪孟邹:“你的美国老乡有消息吗?”

于是汪孟邹只好一再催促胡适,让他赶紧写东西寄来。

1916年2月3日,陈独秀终于等来了胡适的一封信。信中,胡适表示看了陈独秀的文章,觉得自己和这位安徽老乡在文学革命上有不少相通之处,可谓神交。对于陈独秀提出的文学改良的新思想,他也急需找到新的知音。

收到胡适的来信,陈独秀非常高兴,更加期盼胡适的大作。

此时李大钊受国内反袁斗争形势的鼓舞和陈独秀《青年》杂志的感染,满怀激情写下了《青春》一文,文章结尾,他发出内心的呼唤:“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新文化运动ppt_新文化运动ppt课件 第4张

李大钊

真是文如其人!陈独秀一口气读完李大钊的《青春》,深深地为李大钊的浩然正气所触动。“才不如识,识不如德”,陈独秀体会到章世钊对李大钊这样的评价是恰如其分。

《青年》杂志改名《新青年》

由于《青年》杂志和《上海青年》杂志名称雷同,被对方指责,必须更名。最后没办法,陈独秀只好将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1916年10月1日,陈独秀在改名后的《新青年》发表文章,反对康有为提出的“以孔子为大教,纳入宪法”的主张。

这标志着陈独秀打响了反对旧文化旧道德的第一枪。

陈独秀第一次发表了胡适的来信,信中所提出的文学革命八不主义,一时风靡学界,就连陈独秀和胡适本人也始料不及。

为了扩大《新青年》的发行和影响力,陈独秀和汪孟邹来到北京打算筹募资金。

新文化运动ppt_新文化运动ppt课件 第5张

在北京,陈独秀碰到老朋友沈尹默,俩人喜出望外。分手后,沈尹默通过北京医专校长汤尔和将陈独秀推荐给北大校长蔡元培。

“二次革命”失败后,蔡元培赴法,一去三年,因此没看到《新青年》。当他翻开了《新青年》后,就决定聘请陈独秀为北大文科学长。

陈独秀受聘北大,并将胡适推荐到北大

12月26日上午,当陈独秀起床开门,就发现蔡元培端坐在门外的凳子上等候。

由于晚上看戏睡晚了,所以早上贪睡。陈独秀没想到这位老翰林竟冒着严寒在外面等候自己,连忙说:“蔡先生德高望重,怎敢屈您大驾光临?”

蔡元培说明来意。陈独秀说自己要办《新青年》,恐怕不能兼顾。蔡元培提出可以让他把杂志带到学校里办,正好北大要聘请一大批名流学者,正可帮忙一起办杂志。

对于拖家带口、辛苦打拼事业的陈独秀来说,北大开出的300元月薪对他也很有吸引力。但他觉得《新青年》对他更重要,却又不好直接推辞,于是他将胡适推荐给蔡元培,认为由他任文科学长挺合适。

新文化运动ppt_新文化运动ppt课件 第6张

蔡元培

蔡元培考虑陈独秀推荐的人才想必不差,只好请陈独秀代劳写信给胡适。但他还是认为文科学长非陈独秀莫属,同时也聘请胡适。

陈独秀虽然难以推辞,但能否胜任,也是个问号,于是他提出先试行3个月。

蔡元培依了陈独秀的主意。陈独秀和汪孟邹对蔡元培聘任胡适一事都很开心,并且他们的招股事宜也进展顺利,真是不虚北京此行。

胡适撰《文学改良刍议》,让陈独秀喜出望外

从北京一回到上海,陈独秀就收到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

胡适在文章中写道:“此八事皆文学上根本问题,一一有研究之价值,故草成此论,以为海外留心此问题作一草案。”

一口气读完,陈独秀异常兴奋,仿佛找到了知音。他以前和人议论施耐庵、曹雪芹的价值,远远高于散文家归有光、姚鼐,别人总是疑惑不解,想不到胡适也是这个观点,这不是知音是什么?

编好《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又写了读后感:“白话文学,将为中国文学之正宗,余亦笃信而渴望之。吾生倘见其成,则大幸也!”

新文化运动ppt_新文化运动ppt课件 第7张

陈独秀到北大任教一事,遭到北大桐城派的古文家及章太炎一派弟子黄侃、马裕藻等人的贬斥。陈独秀鼓吹打倒孔家店,主张白话文运动,被桐城派的古文家视之为同乡中的叛逆。

这时蔡元培校长说话了,他说:“陈独秀先生精通训诂音韵,有著作,能胜任文科学长一职。”抗议声就这样被平息下去。

将《新青年》搬到北京,实行同人编辑

1917年初,《新青年》搬到了北京箭杆胡同9号,这里也是陈独秀的家。

在2月份的《新青年》上,陈独秀作为文学革命的倡导者,在急先锋胡适写出《文学改良刍议》后,他唱和胡适写了《文学革命论》一文,正式吹响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陈独秀写道:“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学革命军’大旗,以为吾友之声援。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翻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在文章结尾,陈独秀疾呼:“有不顾迂儒之毁誉,明目张胆以与十八妖魔宣战者乎?予愿拖四十二生的大炮,为之前驱!”

4月9日,正在纽约忙着博士论文的胡适收到了2月号的《新青年》杂志,非常高兴地看到陈独秀响应自己的文章,支持文学革命。他回信表示“均极赞同”。

9月10日,胡适终于来到了北京。此前,陈独秀已经迫不及待和他在上海见了一面,然后他回了一趟绩溪老家。

新文化运动ppt_新文化运动ppt课件 第8张

《新青年》几位同人编辑画像

胡适到北大后,陈独秀和胡适、钱玄同商量,想把《新青年》办成同人刊物。

钱玄同立即表示赞同,他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办同人刊物好,现在适之来了,守常、半农来了,加上尹默、一涵、豫才、启明,光北大就有七八个同人了。”

胡适说:“文学革命不是一个人的事,有大家齐心协力,我们把火再烧旺些。”

1918年初,陈独秀在北大召集李大钊、刘半农、钱玄同、沈尹默、鲁迅、周作人等同人开会。会议确定了杂志新的编刊办法,实行轮流编辑,集体讨论制度。

《新青年》也从竖版改为了横行印刷。

在杂志转变的关键时候,5月15日,《新青年》刊登了署名为“鲁迅”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至今仍有深远影响的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正如胡适所说,文学革命的火越烧越旺了!鲁迅的《狂人日记》也由此揭开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