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ppt_自然之道的教学设计 第1张

自然之道ppt_自然之道的教学设计 第2张

1

什么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

Ecological Remediation

生态修复,即生态恢复、重建和改建,减轻生态系统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与人为调节能力,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自然之道ppt_自然之道的教学设计 第3张

沃尔之心,新喀里多尼亚,法国

根据《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技术规程(试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指遵循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基于自然地理格局,适应气候变化趋势,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对生态功能退化、生态系统受损、空间格局失衡、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的生态、农业、城镇国土空间,统筹和科学开展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的活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维护国家与区域生态安全、强化农田生态功能、提升城市生态品质的重要举措,是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增强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助力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提供优良生态产品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自然之道ppt_自然之道的教学设计 第4张

东滩湿地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相较于传统生态修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目标更综合、空间更广泛、要素更全面、措施更系统。在查明国土空间生态系统病症、病因和病理的基础上,开展物种修复、结构修复和功能修复,具有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性和地域性等特征。

自然之道ppt_自然之道的教学设计 第5张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内涵示意图

来源:笔者自绘

2

国际上一些城市如何开展生态修复?

------------------

International Lessons

案例一:从垃圾填埋场到最具生活气息的体育小镇·伦敦奥林匹克公园

伦敦奥林匹克公园位于伦敦东部,占地面积约100公顷,是19世纪以来英国新建最大的城市公园。二战伦敦大轰炸后,它曾被用作垃圾填埋场。借助伦敦承办2012年奥运会的契机,践行“减量,再用,循环”可持续发展宣言,伦敦市政府发布可持续开发计划,建造奥运场馆、公共绿地和住宅,使其成为伦敦东区复兴的催化剂。

自然之道ppt_自然之道的教学设计 第6张

伦敦奥林匹克公园的前世(左)与今生(右)

公园作为重要的城市绿地,链接东伦敦绿网,成为泰晤士河口绿地系统的重要节点。水和历史成为核心着眼点和连接线,提升整个绿色基础设施功能,为野生动物创造栖息的空间。

自然之道ppt_自然之道的教学设计 第7张

伦敦奥林匹克公园在泰晤士河口绿地系统的位置

修复与再生行动采取 “准备—过渡—更新”三步走策略,从“基础设施跟进—园区整合共享—可持续生活的先锋社区”,明确清晰的阶段规划目标。园区8公里长的水道得到修复,污染严重的河流被改造成市域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基本恢复到自然平衡状态。土壤淋洗工程没有采用传统挖土更换的方式,而是就地清理整个园区土壤,在园区成立“土壤医院”,广泛采用微生物修复技术,80%以上被污染的土壤得以重新利用。

自然之道ppt_自然之道的教学设计 第8张

生物处理(左)土壤淋洗(右)

公园分为以生态、绿色为主导的北园和着重城市休闲的南园。北园是一处广阔的非正式“郊野公园”,利用绿色技术管理雨水和洪水,同时为珍稀物种提供数百个生存栖息地。南园包含步行广场、河滨花园、市场、活动场、咖啡馆和酒吧,展现城市“节日庆典” 的景观特征。

自然之道ppt_自然之道的教学设计 第9张

伦敦奥林匹克公园平面图

自然之道ppt_自然之道的教学设计 第10张

北园(左)和南园(右)

案例二:人与野生生物的相遇·新加坡双溪布洛湿地自然保护区

双溪布洛湿地保护区位于新加坡西北部,占地面积约130公顷,栖居超过500种热带动植物,是候鸟途经东亚的主要停留站。湿地保护区总体规划在平衡人类对自然敏感区域的干扰基础上,保护核心空间,合理设计活动区域。利用栈道实现人群的近距离观察与互动,让市民体验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自然之道ppt_自然之道的教学设计 第11张

湿地保护区区位

秉承生物友好型设计理念,将人与野生生物之间的相遇和互动综合考虑。设计不同形式的观察站,使人可以近距离观察野生生物,如独立型观察站是通向主要观测平台的中央螺旋楼梯,集群类型观察站则以组合形式出现。

自然之道ppt_自然之道的教学设计 第12张

湿地观察站设计概念

自然之道ppt_自然之道的教学设计 第13张

独立型湿地观察站

自然之道ppt_自然之道的教学设计 第14张

集群类型湿地观察站

游客在低潮期可走在滩涂地上,更亲密地接触生活在滩涂里的生物。在编织网上漫步模仿在泥泞滩涂中行走,喜欢冒险的人可以选择走下浮动平台踩在泥里。

自然之道ppt_自然之道的教学设计 第15张

探险小径

案例三:可淹公园·多伦多Corktown公园

加拿大多伦多Corktown公园所在区域经常受到河流的洪涝侵袭,威胁周围居民和生物。公园设计在棕地修复的基础上,将作为抵御洪水的基础设施转化为生态友好与文化丰富的公共空间,为城市边缘地带注入人气与活力,带动区域复兴。

自然之道ppt_自然之道的教学设计 第16张

基地区位

公园位于人造的4×750米防洪地形上,细长的防护带将公园划分为两个部分。东侧倾斜的绿地保持原生态,引导河流向南汇入湖泊;在雨季,这里可被洪水淹没,以抵挡500年一遇的洪水。西侧3.6公顷的高地保障防洪安全,为城市居民提供多样化的娱乐休闲活动场地。

自然之道ppt_自然之道的教学设计 第17张

Corktown公园主要功能

起伏的地形在阻挡洪水侵蚀的同时,创造多样化的微气候植被区,建立复合的生态系统。候鸟在城市景观中找到一片得以生活繁衍的空间,市民可沿着蜿蜒的小路在草甸与湿地中穿行,创造了丰富的空间层次。

自然之道ppt_自然之道的教学设计 第18张

种满本土植物的公园小径

西侧一片开阔的草地将公园分为以观赏风景为主的娱乐区和以互动体验为主的休闲游玩区。无论冬夏,无论孩童还是成年人,各式各样的娱乐休闲活动都能在此展开。

自然之道ppt_自然之道的教学设计 第19张

四季皆宜的休闲场地

精心设计的地形坡度,让雨水和戏水塑胶池内的灰水可以流入湿地,经过生物处理后再进入蓄水池,供未来灌溉使用。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同时,公园内的水体成为这片极富吸引力、重现勃勃生机场所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

自然之道ppt_自然之道的教学设计 第20张

戏水塑胶池内的灰水可循环利用

3

上海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注点

------------------

Highlights in Shanghai

长江三角洲典型河口海岸城市

河口是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敏感的区域。长江河口既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也是中国最大经济中心——上海的所在地,肩负着保护与发展的双重使命。

自然之道ppt_自然之道的教学设计 第21张

东滩湿地

河口盐淡水交汇、海陆接壤,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具有强大的生态服务功能。以长江河口湿地为代表的生态保护空间,是我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中段,承担着全球尺度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河口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受到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双重胁迫。因此,在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目标下,关注长江河口生态保护修复对上海这座河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需要科学把握上海作为特大型河口海岸城市的地理特征,构建生态屏障,识别受损区域,协调供需关系,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自然之道ppt_自然之道的教学设计 第22张

争斗的弹涂鱼

丰富多样的复杂生态系统

上海拥江面海、枕湖依岛、河网交织、林田共生。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太湖下泄,入海末梢,河道纵横,密罗交织,从青山秀水的黄浦江源头(安吉龙王山)走来,有长江、黄浦江、吴淞江水系的哺育,在长江口与浩瀚的东海相聚。长江和钱塘江入海交汇,陆地、海洋和河流生态系统交错。生态基底优越,江、河、湖、海、岛等生态要素丰富。河湖水面率9.98%,森林覆盖率17.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4平方米(截至2019年底数据)。生境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淡水鱼类300多种,鸟类400多种,陆生脊椎动物500多种,植物2000余种。生态资产丰富,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生态敏感地区和全球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238个热点地区之一。

自然之道ppt_自然之道的教学设计 第23张

大金山岛

拥有崇明、长兴、横沙等3个有居民海岛和九段沙等23个无居民海岛。长江口湿地不仅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还是全球8条候鸟迁徙路线中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重要的中途停歇地,也是许多重要经济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产卵、育幼和觅食的场所。

自然之道ppt_自然之道的教学设计 第24张

崇明岛丁坝(左)横沙岛(右)

超大城市高密度人居环境

上海人多地少,自然资源紧缺,现代化和精细化管理程度高。面向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需求,上海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应在锚固《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和《上海市生态空间专项规划(2021-2035)》构建的生态格局基础上,从全域、全系统、全要素角度出发,兼顾保护与利用、融合与复合、创新与示范、兼容与韧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休闲需求,支撑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

自然之道ppt_自然之道的教学设计 第25张

上海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原则示意图

来源:笔者自绘

以全球视野,为上海建言,以上海智慧,为全球献策。彰显上海高密度人居环境特征下的修复理念与价值追求,探索上海韧性生态之城的实践路径与价值表达。

自然之道ppt_自然之道的教学设计 第26张

黄浦江公共开放空间

---------|---------

当我们一次次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索取—失衡—再度平衡的过程。我们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都是自然的一部分。山峦层林尽染,湖水碧波涟漪,荫下鸟语花香。这样的自然美景,既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也是人类走向未来的依托。修复自然,亦是人类自救。

(供稿:市规划院,作者:王彬 规划一所、杨琳 规划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