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就涉及到了一个人的情商。每个人都会多多少少有些资料,这个时候,找你觉得信赖的朋友,然后把你的资料给他复印,或者问他是否需要。他拿到了你的资料,相信了你,过不了多久,他也许就和你联系,他把他新得到的资料分享给了你。就这样的工作,不断扩大至不同范围圈的人。 同时,如果有机会,可以把你的好朋友聚起来,搞一个资料分享会。我上个学期在做学习部部长的时候,把学习部的部员全部聚集起来(尚鹏飞没有来,后来只有他没有拿奖学金,BS他一下,呵呵),当时大家都有着比较单纯的目的(BS那种自私的人)后来,本部的同学有8个甲等、3个乙等第一、1个丙等。这个学期不出意外的话,还会组织这样的交流会,当然人数不会太多,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和我联系,好东西就要分享嘛。 最后,要注意复习技巧和考试技巧。 1.我们习惯看书从第一章看到最后一章,但有时这种方法却可能是致命的。对于数学之类的肯定没有问题,前面已经说过,这个是需要拉长战线的,但对于其他课,复习最好的是从重点到次重点再到非重点的顺序,因为一旦出现时间不够,我们还可以保证通过,大学考试重点是一定会考的。在保证重点复习完(通常过没有任何问题),再不断地往非重点走(走的越深,当然分数就越高了)。以社会学复习为例,我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虽然很多东西都没有复习,但最后还是考了89分(虽然不是很高,但我满意了),因为我把重点全都看完了,而我有个同学他只复习到了第七章,最后几张就走马观花的看了几眼,当然,他最后还是涉嫌通过,可老实说,在社会学上,他的时间比我花的多的多。其他科目如工具软件、马政经、当代政治与经济等等。 2.心理暗示。人的潜能是可以挖掘的,语言引导思维,我们为了我们的兴趣的良性循环,要不断地对自己进行暗示和鼓励。告诉自己,书本很简单,我一定可以搞定。 3.记忆的几个小技巧。 (1)记忆的时间段:短时记忆:5:30——7:30 长时记忆:14:00——17:00 深度思考:20:00——22:30 (2)对于一些东西,要重复记忆,如英语、数学公示、财管公示、会计分录等。 (3)记忆的四个层次:数字——文字——声音——图像,其中图像是最高级的记忆技巧。我是一直努力实现着这种记忆方法,所以很多时候,我在考试的时候,我总会在脑海里打开书,然后翻页,虽然看不见书,但已然在看书。不过,只要实现记忆的层级的提高,都会让记忆更有效。比如:根号2=1.41421(意思意思而已)、根号6=2.449489(粮食是酒是白酒)等。 4.如果学习不在状态,我可以提出我的一个独家秘方(当然其他人可能也在用)。准备一套扑克牌,随便抽4张,玩24点的游戏。 5.考试的时候,如果遇到不会的题,把试卷拿起来(我们看试卷的角度也就从俯视转变成了近乎平视),这个时候很多题说不定就会了。 6.不要想着作弊。一是后果很严重,二是作弊会心虚,影响正常发挥。 7.考前不要熬夜,一定要保证睡眠质量,这点对状态很重要。 总之,科学的复习方法和一些投机取巧的方法可以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成效,只要我们目标明确,就一定可以成功。科学的方法不一定对谁都科学,我也不是意味着我说的就是科学的方法,但它多多少少经过我的一些实践检验,且取得成效,所以我是十分善意的写了如上那么多的内容。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今天,我就以上问题和大家一起探讨,谈谈自己的管窥之见.首先,初中科学复习课应遵循以下三条原则:一、自主性原则.在科学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的全过程,特别是要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不要用教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在复习中要体现:知识让学生梳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针对性原则.复习必须突出重点,针对性强,注重实效.在科学复习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二是要针对个别学生的存在问题.要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三、系统性原则.在科学复习过程中,必须对科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使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其次,复习课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一、忆.让学生回忆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口述.回忆,就是学生将过去学过的旧知识不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回忆是复习课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课题回忆所学的知识,看课本目录回忆单元知识,复习开始时,先向学生说明复习的内容和要求,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回忆时,可先粗后细,并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口述,或出示有关复习提纲,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回忆.二、梳.“梳”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分清解题思路,弄清各种解题方法联系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回忆,进行从点到线、由线及面的总结,做到以一点或一题串一线、联一面,特别是要注意知识间纵横向联系和比较,构建知识网络.要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在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时,可以根据复习内容教学信息容量的多少,分项、分步进行整理. “梳”的过程是梳理、沟通的过程,是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把知识进行泛化的过程.是复习课的鲜明特征.三、析.对单元中的重点内容和学生中的疑难作进一步的分析,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和疑点,从而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加深理解.这一环节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上.如内容较多时,可以分类、分专项进行分析、对比.   四、练.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时,可通过题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内容要注意算理、规律或知识技能、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受到启发,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在练习设计中,可通过典型多样的练习,帮助系统整理;设计对比练习,帮助沟通与辩析;设计综合发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五、测.让学生对复习的结果进行检测、评价与反馈.教育心理学十分重视教学评价与反馈,认为通过教学评价给予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或紧迫感,从而强化或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改进学习方法.复习完成时,可选取数量适当的题目进行当堂检测.检测结果出来后进行适当的奖惩,再次解决存在的问题.这样一是对成绩好的学生加以鼓励,二来是让差生知道老师不会放弃他,必须学会该学的知识点,让他们深深体会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最后,要优化复习方法,我认为,在总复习过程中要做到五个为主.1、以学生为主.复习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教师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复习中切忌喧宾夺主,不要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配角变为主角,真正做学习的主人.2、以课本为主.期末复习知识点多,覆盖面广,复习时既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要会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去解决问题,既要全面掌握,又要突出重点.因此,我们扎扎实实地抓好课本知识点,把课本与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3、以课内为主.要将问题尽量解决在课堂上,上课前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讲练时间.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学生通过教师讲,自己练,有常学常新之感,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之效.4、以练为主.复习课应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内容要“全”,练的习题要“精”,练的方法要“活”,练的时间要“足”,训练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节练习抓基础,单元练习抓重点,全面练习抓综合.多练能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考场上熟能生巧,巧能升华,临阵不乱,沉着应战,克服非智力因素造成的不应有失分.5、以能力为主.知识和能力二者是密切相联的.知识的存在和增长,的确是能力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对某种能力的培养和考核,必须以相应的知识为载体.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重点应放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总之,平时教学像“栽活一棵树”,复习课似“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要花功夫.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按模块上,最好是能找一本课外的资料书,这样有参照性,找有代表性的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高效听课方法:1、有准备的去听,也就是说听课前要先预习,找出不懂的知识、发现问题,带着知识点和问题去听课会有解惑的快乐,也更听得进去,容易掌握;2、参与交流和互动,不要只是把自己摆在“听”的旁观者,而是“听”的参与者,积极思考老师讲的或提出的问题,能回答的时候积极回答(回答问题的好处不仅仅是表现,更多的是可以让你注意力更集中)。3、听要结合写和思考。纯粹的听很容易懈怠,能记住的点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学会快速的整理记忆。4、如果你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识,课上或者课后一定要花时间去弄懂。不然问题只会越积越多,最后就只能等着拥抱那“不三不四”的考试分数了。高效记忆方法:1、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2、合理用脑。所谓合理,一是要交替复习不同性质的课程,如文理交叉,历史与地理交叉,这可使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轮流兴奋与抑制,有利于记忆能力的增强与开发;二是在最佳时间识记,一般应安排在早晨、晚上临睡前,具体根据自己的记忆高峰期来选择。3、借助高效工具。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脑、眼”潜能,培养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学习方式,主要练习提升阅读速度、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思维力等方面。掌握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理解和记忆效率;同时很快的阅读速度,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具体学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学习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也是高效整理,促进理解和记忆的方法。不仅在记忆上可以让你大脑里的资料系统化、图像化,还可以帮助你思维分析问题,统筹规划。不过,要学好思维导图,做到灵活运用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的。前面说的“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中也有关于思维导图的练习和方法讲解,可以参考。总结提升方法:一是要总结考试成绩,通过总结学会正确地看待分数。只有正确看待分数,才不会被分数蒙住你的双眼,而专注于学习的过程,专注于蕴藏在分数背后的秘密。二是要总结考试得失,从中找出成败原因,这是考后总结的中心任务。学习当然贵在努力过程,但分数毕竟是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象征之一,努力过程是否合理也常常会在分数上体现出来。三是要总结、整理错题,收集错题,做出对应的一些解题思路(不解要知道这题怎么解,还有知道这一类型的题要怎么解)。四是要通过总结,确定下阶段的努力方向。

目前,多数教师对上复习课感到头疼,因而教师很少把复习课作为公开课的内容,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对复习课研究较少;另一方面是复习课确实很难上出新意,教师往往是对教过的内容重复一遍,教师觉得很机械,学生觉得很枯燥。复习课效率低,教学效果欠佳,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怎样上好复习课,提高复习课的效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下面我就从两个同课异构教学案例的比较分析说起。1、两个同课异构教学案例及其比较分析教学案例1:【教学内容:七年级《测量的复习》上课伊始,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过了哪些量的测量,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对长度、体积、温度、质量以及时间等量的测量进行逐个复习。首先进行的是长度测量的复习,教师采用问答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长度的单位、测量工具,借助课件、通过练习巩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紧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复习体积的测量,复习的内容有体积的单位及其换算、体积的测量方法和量筒的正确操作及注意事项等,教师把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作为复习重点,通过练习纠正错误的操作,并强调注意事项。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复习温度的测量、质量的测量和时间的测量,复习的内容主要包括单位、测量工具和注意事项,所采用教学方法、手段基本上与长度、体积的测量复习方法相似。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做了5道练习题,并加以评析。从上述的教学案例可以看出,本节课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基本上是一问一答、边讲边练,以巩固测量的知识和技能,把学过的内容重复一遍,课堂教学显得单调、枯燥。一节课下来,学生感到兴味素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复习效果不是很理想。教学案例2:【教学内容:七年级《测量的复习》上课伊始,教师拿出一瓶矿泉水(瓶身的形状是圆形),请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想一想:能测出它的哪些量?学生思考后纷纷举手回答,有些学生说可以测出一瓶矿泉水的质量、水的体积、水的温度,还有些学生说可以测出矿泉水瓶的高度,在教师的启发下,有些学生说还可以测出矿泉水瓶的直径、矿泉水瓶的容积等,教师及时给予鼓励。教师接着追问:测量这些量要使用哪些测量工具,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不失时机地说,测量就是待测量与标准量的比较的过程,标准量就是每个量的单位,接着让学生说出各个量的基本单位。紧接着教师指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每一位同学不能对每一个量进行一一设计、测量,下面,我们分四人一小组进行实验方案设计,每个小组任选其中一个量,列出测量工具、写出测量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方案设计完毕后,上台汇报本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操作。在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提出要求之后,全班学生都积极参与小组实验方案的设计,合作、交流氛围浓厚,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在小组间巡视、点拨指导。待各个小组完成设计任务后,教师组织小组之间交流实验方案,并利用台上器材动手做一做。在这个环节,教师首先是让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汇报本组设计的实验方案,在方案汇报完毕后,教师组织其他学生对方案进行质疑和评价,然后是学生代表进行实验操作,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组织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台上的学生器材选择是否正确、操作是否规范,并组织学生评价,同时,教师适时插入几句鼓励和质疑的话,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规范操作。在每组完成这一环节后,教师马上抓住关键点、重点进行总结,并安排一道相应的练习题加以拓展提高。从上述的教学案例可以看出,本节课教师不是把学过的内容简单地重复一遍,而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精心设计,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操作和生生互评来复习测量的知识和技能。从教学目标来看,不是简单地定位在知识的巩固上,而是提升到各种能力的培养上,这里的能力主要包括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从教学方法来看,教师不是简单地讲授,而是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有新的收获。案例2与案例1比较,案例2做得更成功。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教师打破常规的做法,放手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上台动手操作,开展生生互评,把大部分的时间交给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主动权较大,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2、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我们不难发现案例2教师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设计实验方案能力、实验评价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等方面是经过精心策划的,这些能力在课堂上都得到锻炼和培养,这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有了很大的帮助,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3、旧课新上,拓展提高。案例2教学源于教师平时的教学,却高于教师的平时教学。首先表现在教法方面,不是让学生跟着教师走,亦步亦趋,而是放手让学生去设计、去动手操作,在活动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其次表现在教学内容方面,有些小组还测量了矿泉水瓶瓶口、瓶身的直径、矿泉水瓶的容积等,使得学习内容得以拓展;第三表现在练习的设计上,教师安排的几道相关练习题,情景新颖,拓展延伸。这样,使本节复习课避免“炒冷饭”现象,有了新的内容、新的方法和新的高度。4、学生参与面广,课堂气氛活跃。案例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活动,为人人参与学习提供了机会,同时,开展生生互评、师生互评活动,使得课堂多次出现互动的局面,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充分展示,整节课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综上所述,案例2比案例1做得更成功,不仅仅表现在课堂氛围方面,更重要的是学生实质性参与了学习,使得知识得到深化、能力得到提高。二、当前初中科学复习课存在的主要问题1、学生主体地位缺失为数不少的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加大复习课教学容量,课堂上以自己的讲代替学生的学,课堂成为教师表演的舞台,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学生动手的机会更少。2、教法单一,枯燥无味多数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让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学过的知识,学生觉得很枯燥,缺乏新意,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3、简单重复,停留在表面有些教师由于没有很好地钻研教材,梳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不能把章节的知识点串连起来,形成知识体系,仍然按上新课的做法,把知识点孤立起来,一章节一章节复习下来,没有增加新的内容,没有深化知识、培养能力、训练方法,只是简单地重复一遍。4、重点不突出,难点不能突破有些教师缺乏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不清楚学生在哪些方面掌握较好,哪些方面还存在问题,导致复习时平均使用力量,一节课下来,疑点依然存在,难点没有解决。有些教师还缺乏对考试要求的把握,没有对一些核心知识、探究能力进行重点的复习和专门的训练。5、复习课上成练习课由于复习课很难上出新意,一些教师认为与其简单地重复一遍,不如让学生做练习来得实在,于是,我们经常发现常态的复习课往往是开头几分钟教师把学过的内容讲一遍,接着让学生做练习,教师讲评。三、上好初中科学复习课的几点思考我认为,初中科学复习课至少要达到三个方面的目标:一是使知识系统化,并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二是基础知识得到强化,各种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三是各种科学方法得到训练。要达成上述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深入思考和逐步解决。1、优化教学策略,凸现学生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不一样,前者,追求“真”,后者,追求“美”;前者,表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后者展示演员排练的结果。课堂教学也不是课堂表演,因为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人。为此,课前我们应该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从学生的视角去设计课堂,突出学生,淡化自己。课堂中能让学生思考的就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能让学生观察的就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能让学生表述的就让学生自己去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就让学生自己去总结,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课堂观察,我们发现复习中让学生去画一画、议一议、动手做一做,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开展生生互评等都不失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尤其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当小老师,让台下的学生提问,台上的“小老师”答疑,讲出自己的思路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台上台下的学生知识水平相当,思维方式相近,课堂质疑的声音就多起来,问题的解决方法也就多了起来,课堂的交流和思维碰撞得到充分调动,课堂气氛就比较活跃,课堂效果就比较好。复习中切忌喧宾夺主,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这不是说不要教师的讲,而是对教师的讲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少讲精讲,讲出新水平,引出新信息,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使学生感到常学常新,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2、搭建知识网络,尽量做到旧课新上结构主义大师布鲁纳认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生掌握了学科的基本结构,既有助于他们解决在以后课程教材中所遇到的问题,又有助于他们解决在课程外所遇到的问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建构的过程,知识的建构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建构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识结构中,使认知结构发生变革和重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根据布鲁纳提出的观点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认为复习课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搭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因此,在课前要认真梳理教过的内容,提取主干知识,根据知识点前后的关系,把一个一个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知识的链接,横成串,竖成链。课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同时,教师要抓住生长点,适当拓展知识、深化知识,让学生觉得有新意,有新的收获。教学实践证明,在复习过程中,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才有利于知识的迁移,有利于能力提高。3、精心设计练习,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复习课的练习需要精心设计,使学生感到补充的例题和习题不是乏味的重复,而是一类情景新颖、难度适中的新型题目,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设计课堂练习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我认为,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最为重要,课堂练习的有效性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的发展是否有利。下面,通过对两道练习题的对比分析,谈谈哪道练习题有效。例1 如图1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电阻R=6Ω,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示数为2A。求:(1)电源电压;(2)电阻R消耗的功率;(3)在原电路中电阻R两端并联一个电阻R1,为使电阻R1消耗的功率为6W,电阻R1的值;(4)在原电路中串联一个电阻R2,为使电阻R2消耗的功率也为6W,电阻R2的值。例2 学校学生宿舍走廊的路灯,灯泡容易损坏,经常需要更换。电工小段在原来电灯的位置,接入了两盏与原来一样的白炽灯。同学们注意到灯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坏,而且这两盏灯的亮度比原来用一盏灯时要暗,由此:(1)同学们猜想这两盏灯的连接方式是如图2所示甲、乙两图中的一种,你认为正确的是 图,你判断的依据是 。(2)现有电池组、小灯泡、开关、导线等器材(器材数量不限),请你利用这些器材来模拟以检验你的判断。在实验中,你主要观察 。请画出模拟的电路图。(3)电工小段这样做 省电(填“能”或“不能”)。理由: 。两道都是有关串、并联电路的电功率的试题。例1要求很高,学生必须熟练运用电功率的公式P=UI、P=U2/R、P=12R,才能计算出在不同的电路情况下所要求的物理量。尤其是例1的第(4)问,需要列出下面的方程组:电阻R2与R串联,电路中的电流 I2=U/(R+R2),I2=12/(6+R2)电阻R2消耗的功率 P2=I22R2,6=I22R2其中I2和R2都是未知的,这实际是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要解出R2需要相当的运算技巧。但是,为什么要把两个电阻进行串联或并联并进行如此的计算?在练习题中,学生看不到这样做的目的,只能理解为,是为了熟练地使用这几个公式,以达到很高的解题技巧。例2呈现了一个实际的问题,要求学生先对两盏灯的接法做出猜测,接着设计检验方案,然后再讨论灯的耗电量的情况。问题层层递进,从不同的侧面、不同层次对学生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进行了考查。或许有教师会认为例2考得太简单,设计的实验很容易,计算的要求太低。其实,进一步研究一下例1和例2,也许会得到一些启发。在复习中,如果大量地讲、练类似例1这样的人为编造的难题,以提高解题的技巧,就会造成很多问题,一方面会造成学生在实验、科学探究等对于学习科学来说极其重要的方面所花的功夫和时间很少,甚至没有,学生多种能力得不到培养和训练;另一方面大量练这类习题,一些学生觉得学科学是乏味的、无聊的,逐渐失去学习科学的兴趣。利用像例2这样的素材,复习教学也许可以围绕一个实际问题展开探究性学习活动。首先,让学生根据电工修理后路灯变暗,来猜想两盏路灯是串联还是并联。接着,学生用电池、小灯泡组装电路来检验他们的推测。最后,让学生来讨论:在原来一盏灯的地方接入两盏一样的灯后,用电是多了,还是少了?从上述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若复习课用的是像例1那样的习题,那么,课堂的大量时间被用来讲、练人为地把知识点凑合在一起的所谓综合题,以提高解题的技巧。若复习课用的是像例2这样的习题,教学活动就可以围绕着一个实际问题展开探究,使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可见例2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更有效。因此,复习课的练习需要精心设计、慎重选择。总之,复习课要讲究教学策略,要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把建构知识网络作为教学的关键点,把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作为教学的落脚点,只有这样,复习课才会有新意,才会有意外的“惊喜”。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今天,我就以上问题和大家一起探讨,谈谈自己的管窥之见。首先,初中科学复习课应遵循以下三条原则:一、自主性原则。在科学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的全过程,特别是要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不要用教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在复习中要体现:知识让学生梳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针对性原则。复习必须突出重点,针对性强,注重实效。在科学复习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二是要针对个别学生的存在问题。要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三、系统性原则。在科学复习过程中,必须对科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使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其次,复习课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一、忆。让学生回忆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口述。回忆,就是学生将过去学过的旧知识不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回忆是复习课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课题回忆所学的知识,看课本目录回忆单元知识,复习开始时,先向学生说明复习的内容和要求,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回忆时,可先粗后细,并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口述,或出示有关复习提纲,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回忆。二、梳。“梳”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分清解题思路,弄清各种解题方法联系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回忆,进行从点到线、由线及面的总结,做到以一点或一题串一线、联一面,特别是要注意知识间纵横向联系和比较,构建知识网络。要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在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时,可以根据复习内容教学信息容量的多少,分项、分步进行整理。 “梳”的过程是梳理、沟通的过程,是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把知识进行泛化的过程。是复习课的鲜明特征。三、析。对单元中的重点内容和学生中的疑难作进一步的分析,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和疑点,从而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加深理解。这一环节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上。如内容较多时,可以分类、分专项进行分析、对比。   四、练。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时,可通过题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内容要注意算理、规律或知识技能、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受到启发,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在练习设计中,可通过典型多样的练习,帮助系统整理;设计对比练习,帮助沟通与辩析;设计综合发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测。让学生对复习的结果进行检测、评价与反馈。教育心理学十分重视教学评价与反馈,认为通过教学评价给予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或紧迫感,从而强化或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改进学习方法。复习完成时,可选取数量适当的题目进行当堂检测。检测结果出来后进行适当的奖惩,再次解决存在的问题。这样一是对成绩好的学生加以鼓励,二来是让差生知道老师不会放弃他,必须学会该学的知识点,让他们深深体会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最后,要优化复习方法,我认为,在总复习过程中要做到五个为主。1、以学生为主。复习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教师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复习中切忌喧宾夺主,不要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配角变为主角,真正做学习的主人。2、以课本为主。期末复习知识点多,覆盖面广,复习时既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要会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去解决问题,既要全面掌握,又要突出重点。因此,我们扎扎实实地抓好课本知识点,把课本与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3、以课内为主。要将问题尽量解决在课堂上,上课前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讲练时间。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学生通过教师讲,自己练,有常学常新之感,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之效。4、以练为主。复习课应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内容要“全”,练的习题要“精”,练的方法要“活”,练的时间要“足”,训练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节练习抓基础,单元练习抓重点,全面练习抓综合。多练能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考场上熟能生巧,巧能升华,临阵不乱,沉着应战,克服非智力因素造成的不应有失分。5、以能力为主。知识和能力二者是密切相联的。知识的存在和增长,的确是能力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对某种能力的培养和考核,必须以相应的知识为载体。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重点应放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总之,平时教学像“栽活一棵树”,复习课似“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要花功夫。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