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设计背景  本活动是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的数学生成活动之一:认识左右。对大班孩子来说认识左右有挑战性的一项智力游戏,而且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所蕴涵的教育价值非常大。设计此活动,也可以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及提高同伴之间的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  1、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感知“左”、“右”的空间方位,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2、愿意与同伴交流,能比较准确地说出物体所在的“左”、“右”方位。  活动重难点  1.通过活动,使幼儿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来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2.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活动准备  1.铅笔、橡皮、剪刀、文具盒、尺子。  2.幼儿每人1套图片。  活动过程  1.举手回答  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些客人,首先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谁知道,一共来  了几位客人?  刚才你回答时举的哪只手?右手还可以做哪些事?左手呢?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身上还有这样一对对好朋友吗?(左腿、右腿;左脚、右脚;左耳、右耳;左眉毛、右眉毛等)  2.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脚,踩跺你的右脚;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3.按方位说名称  (1)教师将铅笔、橡皮、剪刀、文具盒、尺子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好,让幼儿说出文具的名称。“小朋友,你们看一看,放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文具,放在最右边的又是什么文具?”“谁来告诉老师,尺子的左边是什么文具?尺子的右边又是什么文具?”  (2)请幼儿按教师的要求把图片摆出来。先找出老虎图片,把小兔子图片摆在老虎图片的左边,把小猫图片摆在小兔子图片的左边,把熊猫图片摆在老虎图片的右边,把小鸭子图片摆在熊猫图片的右边。请幼儿跟自己旁边的幼儿说一说,老虎图片的左边是什么图片?右边又是什么图片?

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一般处于3-4岁,应国家发布的《3—6岁儿童发展指南》要求,幼儿对数学的认知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1、学习数学的兴趣当幼儿感知和发现到周围物体的多样性时,便能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用到数学,对数学学习开始感兴趣。2、主动探索操作,寻求答案基于幼儿对数学感兴趣,便会主动探索,通过不同方法寻求答案,过程中智力得到开发,多项数学能力也得到提高。3、感知实物,学会比较幼儿在这个阶段能注意物体较明显的形状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能感知物体基本的空间位置与方位,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4、理解数和数量结合具体事物让幼儿通过多次比较,逐渐理解数字和数量的意义。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模拟上课的内容是中班数学活动《数数有几个》,本活动以鸭妈妈和小鸭捉迷藏为情境线索,鼓励幼儿在找小鸭、数小鸭的过程中,运用目测和手口一致点数的方法,掌握7以内的数量。在此基础上,和幼儿一起观察小鸭的不同特征,帮助幼儿归纳、整理零散的感性经验,将物体的特征、数量鲜明地凸现出来,使幼儿感受到蕴含于物体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形成初步的数概念,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活动前我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个交互式课件,通过画面1“小鸭子在农场里捉迷藏,有的躲在草丛里漏出头上的花,有的躲在放在后面漏出一只脚等等”,从而达成目标1:通过目测或点数的方法,正确判断7以内的数。画面2“根据7只鸭子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如3只红嘴巴、4只黄嘴巴的;2只没穿肚兜,5只穿肚兜等等?”达成“在观察、比较、分类中,初步感知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第2个目标。我还为孩子们准备了配套的操作卡、记号笔、数字卡等等。下面正式开始模拟活动:  1.播放课件,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看大屏幕,谁来了?对了,是鸭子妈妈。今天鸭妈妈很开心,要和鸭宝宝们玩捉迷藏的游戏!鸭宝宝们躲在了这个农场里,我们一起来找找吧。小鸭子们都躲到哪里了?你们的小眼睛真厉害,一下子就找到了好几只鸭宝宝。这个农场真大,老师要借个望远镜给你们仔仔细细地来找一找。你怎么知道小鸭子躲在草丛里的呀?奥,你看到鸭子头上的花了。你看到了小鸭子的什么?在哪里?你们都想找呀?看来,大家都是一群热心的好孩子,让我们走进农场再来找找吧。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张和我一样的农场图,你们的眼睛很厉害,这次要比比谁的耳朵最灵,仔细听:先找一找小鸭子用笔把它们圈出来,然后数一数有几只,最后找一个数字朋友贴在小鸭的后面。听明白了吗?要求有些多,没关系,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师:好了,我们一起来帮鸭妈妈把小鸭子找出来吧。找好的小朋友就贴到前面的黑板上来,你能告诉我,你找到了几只鸭子?你呢?看一看谁找到的小鸭子最多?  3.集体检验,再次操作  师:现在大家都找好了,有的小朋友找的是5只小鸭子,有的找的6只呀,还有7只呢?到底是几只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请看大屏幕,小鸭藏在哪里呢?你是怎么发现这只小鸭的呢?哦,你看到鸭子的脚了,谢谢你,真厉害!宝贝,你尽然找出了三只,真棒!大家给她鼓鼓掌,你能告诉我你怎么发现大树后面的鸭子?原来你看到它的尾巴漏出来了呀,谢谢;还有谁愿意来找一找。都找出来了吧?现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伸出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3.4.5.6.7 一共有几只小鸭呀?7只小鸭。不一样的小朋友赶紧再去找一找,找到的小朋友帮一帮其他的小朋友,过来拿你们的操作卡吧。  4.观察比较,分类点数  师:孩子们,你们帮鸭妈妈找到了7只小鸭子,她的鸭宝宝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嘴巴的颜色不一样,3只红嘴巴的4只黄嘴巴的,一下子就看出来;还有哪儿不一样?几只没有穿肚兜的,2只,穿肚兜的几只? 5只;你还发现了什么?几只戴花的?1只,我们的眼睛一下子就看出来了,那没有戴花的呢?一起来数一数,1.2.3.4.5.6对了6只,1和6合起来是7;  5. 情境贯穿,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真能干,帮助鸭妈妈找到了它的宝宝们,鸭妈妈谢谢你们呢!我们应该怎么说呀? 不用谢,我们跟鸭妈妈一起去散散步吧!

幼儿园小班数学:数数玩具有多少 PPT课件 第1张

数数要注意以下几点:1.认真观察物体排列的顺序,数数时要按照顺序认真地数,既不要重复数,也不要漏数。2.学会将物体一个对着一个的比较方法。3.学会按大小、高矮、厚薄等顺序编号,每一个号只代表一个物体,注意“第几”和“ 几个”的区别。

活动目标: 1、能将各种物品按数量多少进行分类,并用点卡表示数量。 2、初步养成收拾整理的习惯。 活动准备:玩具若干套,水果玩具若干套,蔬菜玩具若干套。 活动过程: (一)数数玩具有多少。 1、玩具分一分。 教师出示一篓混在一起的玩具。教师:小玩具来和我们玩游戏了,可它们都跑到一起去了!怎么办呢?请一名幼儿将玩具按种类分开摆放。 2、玩具有多少。 教师:每种玩具有多少呢?怎样才能让大家不用数一下子就知道它们的数目呢?鼓励幼儿提出用点卡表示玩具数目。 (二)分水果、分蔬菜。 1、介绍活动——这儿有许多水果、蔬菜宝宝都还没有分,我们来帮帮它们吧! 2、幼儿操作——幼儿将每一篓里的小玩具、小水果、蔬菜分开,并数一数每一种有多少,用相应的数字表示。 教师鼓励幼儿边操作边说:X个玩具用X个点子表示。 (三)送玩具们回家。 1、教师:现在我们送玩具、水果和蔬菜回家吧! 2、幼儿把自己分的玩具送到相应的地方。 活动延伸:区域活动时让小朋友玩各种物品按数量多少进行分类,并用点卡表示数量,巩固练习对数的多少及分类的能力。 一、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的点数10以内的数。  2.对点数活动产生兴趣。  二、活动准备:  PPT《数数有多少》  三、活动过程:  1.出示PPT中春天的风景图,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  师:这幅画上画了些什么?  师:小宝宝有几个?燕子有几只呢?大树呢?小花呢?(师幼共同点数说出总数)  2.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10以内的数。  认识排序板,学习给小朋友排排队  师:春天到了,春天的景色真美,小朋友排队去郊游。数一数这里有几个小朋友?(手口一致地点数)  师:(出示排序板)这是一张排序板,谁会给这些小朋友排排队呢?(要求从小红旗后面从左往右一个一个地排)  师:小朋友要出发了,请你们给他们点点人数吧!  3.练习手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的数。  请幼儿在排序板上给小朋友排队,排一个数一个。  4.幼儿操作《幼儿画册》,自己去数一数。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比多少》ppt,百度文库免费下载:  http://wenku.baidu.com/view/ff14508c83d049649b66580b.html?re=view  《比多少PPT》百度文库免费下载: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XZA1ShZ76OV7Xn9B02a6rH4QMyFEKGnNOd6l2pMUFlni8cTikgzeXaJFzxTRhjcpWLn4Ht0NStvY_AeAJPxM0qjgbEU7M0N9NnLrGeS1KO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的数。  2、对点数活动产生兴趣。  3、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动物园门票每人一张。  2、幼儿人手一份10以内的操作材料及排序板。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以去“动物园”游玩的形式,带领幼儿进教室。  点数9个小朋友。  师:我们要到动物园去玩了,请小朋友排队入场。请男孩子排在一起,女孩子排在一起,记住要从小红旗那开始,看谁动作快。  ①幼儿自主排队。  ②男女小朋友相互点数人数。  师:现在请男孩子来数一数女孩子有几个?记住要从小红旗开始。(男孩子数女孩子)再请女孩子数数有几个男孩子,要求一致。  二、延续情境:练习手口一致点数10以内的数。  (1)示范数10的数。  师:瞧,这是谁呀?让我们看看有几只?  (2)提出操作要求。  师:动物园里这么动物,要请小朋友把它一个一个在排序板上排好队,排一个要大声数一个,看看你一共数到几个动物?  (3)幼儿操作,教师巡视并对能力弱的幼儿提供指导或帮助。  (4)评价——请几名幼儿点数自己的操作材料。  师:你的是什么动物?请你从小红旗开始用手指一边点一边大声的数给我们看一看有几个?数完后追问:你数到了几个?  (5)挑战:点数15以内的数。  动物园又来了许多动物,可是这么多数也数不清,谁愿意上来帮我数一数?  三、结束情境。  师:时间不早了,动物园要关门了,请小朋友把动物放回笼子,来排队吧!  【活动反思】  《数数有多少》的目标是:1、能收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的数。2、对点数活动产生兴趣。  课前所思:目标中是要点数10以内,小班幼儿对于情景化的游戏,特别喜爱,正好本周主题是春天,小朋友都有去动物园玩的经验,所以定位在去动物园的情景。  课堂实践:我带着15名小朋友进入场地后,以“进动物园要排队”的形式,让男孩、女孩排在分别排在小红旗后面,并且相互从小红旗处数数,看看“男孩、女孩各有几个?”点数完毕后,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了10的点数后,提出要求:请把这些玩具在小红旗上面排队,边排边数看看一共有几只?小朋友自主选择后,我个别邀请几位上前操作。最后以动物园要关门,请小朋友带好动物,跟随我出教室。  课后反思:整个环节可以说是没出什么乱子,小朋友井然有序并且操作的时候也都正确无误,似乎没有难处。而创建的情景也符合生活化的目标!在第一个排队数的时候应该让孩子数。在小朋友操作的环节,我给予的材料都是10以内的数,但在点评时没有拿出10的整数;另外课后延伸也可以加上10以外的挑战项目,让小朋友尝试。  这节课,考虑的还不算太全面,虽然达到了目标不过也不算太精细,希望下次能再接再厉,考虑到位有突破!小百科:数数兼具动词和名词词性,指通过某种方式或途径计算详细的数字,通常采用扳手指或嘴巴念叨或心里默念,为较普遍且较普通的一种数学行为。

幼儿园小班数学:数数玩具有多少 PPT课件 第2张

 教材分析:  在日常活动中常听到小班幼儿会随口说出1、2、3、4、5……,但让幼儿实际来数一数某个东西的时候,却是口里数的和实际东西数量不相符。3—4岁的幼儿已经进行点数、计数活动,形成了最初的数概念。我班幼儿现处于小班下学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和训练,已经能够按顺序口头数数,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4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根据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顺序:按顺序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特设计此次数学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的点数1——7的数,并能大声的说出自己的操作过程。  2.体验数学活动点数匹配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能手口一致的点数1——7的数。  活动准备:  1.课件《数数有多少》  2.操作材料:排序板、每个幼儿8朵花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手指变变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手指变变变》  一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呀。 两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白兔呀。 三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金孔雀呀。四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大花猫呀。五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大老虎呀。我是一只肚子非常非常饿的打老虎,想找一只小动物吃……。  2.引导幼儿点数。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春天给我们大家带来了许多的礼物,一起去看看吧。  (展示课件)  (1)出示幻灯片大公鸡,有几只大公鸡。  (2)谁又来了,出示幻灯片两只小鸡。教师带幼儿一起点数,并说出总数。  (3)这次是谁来了,来了几只蝴蝶,请幼儿说出总数,并提醒幼儿把话说完整。  (4)春天还有美丽的花朵,来数一数,这有几朵花?  (5)还有一件好吃的礼物呢?请幼儿点数。  3.认识排序板。  (出示排序板)  提问:(1)排序板上有什么?  (2)应该从小红旗开始点数。请小朋友们手拿着小红旗进行点数。  4.幼儿练习点数。  每位幼儿先点数5以内的花朵,点数正确的幼儿老师奖励一朵花,然后再进行点数,根据不同层次的幼儿,点数数量逐渐增加。幼儿点数  5.花儿朵朵  请幼儿把花贴到自己身上,同时会说1朵花、2朵花、3朵花……。贴好后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数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教会幼儿操作的方法。只有这样,在老师和孩子共同努力下,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在这节活动中,先通过孩子感兴趣的“礼物”,让孩子反复练习并掌握点数的方法,锻炼手眼协调,并且点数正确的幼儿老师奖励小花,这样既有验证的作用,又起到了进一步加大难度的目的,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设定不同的目标,充分考虑孩子的个体差异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一教材分析:  在日常活动中常听到小班幼儿会随口说出1、2、3、4、5……,但让幼儿实际来数一数某个东西的时候,却是口里数的和实际东西数量不相符。3—4岁的幼儿已经进行点数、计数活动,形成了最初的数概念。我班幼儿现处于小班下学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和训练,已经能够按顺序口头数数,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4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根据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顺序:按顺序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特设计此次数学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的点数1——7的数,并能大声的说出自己的操作过程。  2.体验数学活动点数匹配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能手口一致的点数1——7的数。  活动准备:  1.课件《数数有多少》  2.操作材料:排序板、每个幼儿8朵花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手指变变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手指变变变》  一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呀。 两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白兔呀。 三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金孔雀呀。四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大花猫呀。五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大老虎呀。我是一只肚子非常非常饿的打老虎,想找一只小动物吃……。  2.引导幼儿点数。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春天给我们大家带来了许多的礼物,一起去看看吧。  (展示课件)  (1)出示幻灯片大公鸡,有几只大公鸡。  (2)谁又来了,出示幻灯片两只小鸡。教师带幼儿一起点数,并说出总数。  (3)这次是谁来了,来了几只蝴蝶,请幼儿说出总数,并提醒幼儿把话说完整。  (4)春天还有美丽的花朵,来数一数,这有几朵花?  (5)还有一件好吃的礼物呢?请幼儿点数。  3.认识排序板。  (出示排序板)  提问:(1)排序板上有什么?  (2)应该从小红旗开始点数。请小朋友们手拿着小红旗进行点数。  4.幼儿练习点数。  每位幼儿先点数5以内的花朵,点数正确的幼儿老师奖励一朵花,然后再进行点数,根据不同层次的幼儿,点数数量逐渐增加。幼儿点数  5.花儿朵朵  请幼儿把花贴到自己身上,同时会说1朵花、2朵花、3朵花……。贴好后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数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教会幼儿操作的方法。只有这样,在老师和孩子共同努力下,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在这节活动中,先通过孩子感兴趣的“礼物”,让孩子反复练习并掌握点数的方法,锻炼手眼协调,并且点数正确的幼儿老师奖励小花,这样既有验证的作用,又起到了进一步加大难度的目的,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设定不同的目标,充分考虑孩子的个体差异性。二、今天,孩子们在园上了一堂数学活动,名字叫《数数有多少》。小班的孩子对5以内的数字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手口一致地点数与说总数的能力还有所欠缺,所以设计了这堂活动。《数数有多少》的目标是:1.能收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的数。 2.对点数活动产生兴趣。目标中是要点数10以内,小班幼儿对于情景化的游戏,特别喜爱。 本次活动幼儿自己操作得不是太理想,在活动刚开始,教师请幼儿看数字拍手,小朋友们大都能拍对,只有少数几个人在其他幼儿拍完后还继续拍手,没有数量的概念。当老师请小朋友们在红、蓝、黄船中寻找一样多的船时,小朋友们都能找对,可让孩子们自己找图片中一样多的物体涂色时,有的幼儿就找不对了,我觉得原因有两个:1.有的幼儿数概念不强,不会手口一致地点数物体数量,所以他会数错,导致操作错误。2.有的幼儿不会在同一格子中找一样多的物体,常常跨格子寻找,也会导致结果错误。结合以上两点经验,我觉得以后再次上数学课时,第一要加强幼儿数概念的训练,多给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机会,或在数学角投放相应的材料让幼儿练习;第二,在幼儿操作之前,教师一定要把操作要求讲清楚,必要时还可以让幼儿复述一遍,让幼儿知道要做什么,应怎样去做,这样幼儿操作的正确率才会高。现在就来看下孩子们在做作业时的情景吧!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1.背景所谓背景,即是向读者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件。背景是案例很重要的环节,描述的是事件的大致场景,是提供给读者了解“事件”有用的背景资料,如所在学校的情况、个人的工作背景、事件发生的起因等。2.主题每篇案例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即这个案例要说明的某个问题,是反映对某个新理念的认识、理解和实践,还是说明教师角色如何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怎样变化,或是介绍对新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等等。3.细节有了主题,就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的内容,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要特别注意提示人物的心理。因为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景,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揭示这些,能让读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这个环节中,要讲明问题是如何发生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可以和事实材料交织在一起。这是整个案例的主体,要详尽地描述,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步骤以及问题解决中出现的反复挫折,也可以涉及问题初步解决成效的描述。4.结果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待教学的结果--某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解决了哪些问题,未解决哪些问题,有何遗憾、打算、设想等。以“问题”为主线,有矛盾、冲突甚至“悬念”,能引起读者兴趣和深入思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首先要吃透教材,把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明白,读懂参考教学用书很重要.其次要备学生、备课文、备自己,有教学思路教案的格式:一教学内容分析;二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四学习者特征分析;五教学策略与设计;六教学过程(重点);七教学评价设计;八课后反思及自我评价.

首先写教学目标,现在是课改阶段上课要有新的理念分三部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然后分析教材:重点和难点 三 教具 四 教学方法 五 教学过程,可分详案和简案,详案要设想每句话怎么讲比较麻烦,简案只要写一下时间安排,和每部分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 六 板书提纲 七 教学反馈 这样的教案就比较完整,也能及时地总结问题。 我认为写教案最重要的是先确立教学理念,也就是第一部分,千万不能小看了这部分,否则上课就会漫无目的,效果比较差。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