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案例分析及答案

民营企业家成功案例之一:磊达集团汤广宏 2003年底,磊达再出惊人之举,规划投资6亿元,新建2号旋窑生产线和自备电厂项目,“十五”期末将形成年产销水泥450吨,销售10亿元,利税1.8亿元的生产能力,成为省内同行大哥大,国内同行排头兵 一严百实,一松百空,“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是企业经营者必须始终遵循的《可兰经》,只有以法治企、以情治厂,管理才能出效益,才能化为跨越发展的推进剂。 磊达人都知道汤总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每天上午都到各厂区、各生产线巡视一遍,了解生产情况,关心职工生活。在汤广宏看来,现代企业为货币出资人所共有,管理结构应是“共有共治”。管好企业,外部要受法规、市场约束,内部要受合同、道德的约束,而这一切都必须企业管理者坚持“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凡是要求职工做到的,管理者必须做到。在公司里,汤广宏竟然没有一支笔划了算的批额权,即使是小到几元钱的物品采购,也全部实行厂务公开。更令人钦佩的是,他爱人是个农民,有好心人想把她安排到厂里来,也被他婉言谢绝,至今在家中搞副业。 几年来,在汤广宏的倡导下,公司制定了《劳动定额标准》3400多条,《财务费用标准》30条,《渎职失职处罚规定》14章445条,这些规章制度在执行中一丝不苟,从不走样。一次一个分厂副厂长因未能完成规定配额,被下派到一线从事生产,调研出整改方案。事后汤总找他谈心,向他讲清了管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有章必循的道理,疏通了他的思想,不久,因为该分厂生产配额上去了,汤总按照奖励规定,予以奖励。如今“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已经成为公司上下近3000名干部职工的共识。 严而有情,严而有度。 几年来,在执行严格管理的过程中,汤广宏时刻把握着一个“度”,这个“度”便体现在对职工的情和爱上,职工生病有人问,职工困难有人解,职工劳保有着落,职工生活有人理。也正是这个“情”、这个“度”,使全体职工感受到当家作主的荣耀,增强了为公司尽心尽职的主人翁意识。2000年9月的一次“职工民主日”会议上,一名刚从高校毕业的技术工,提交了《走环境之路为,企业增效》的调研报告,这份报告认为“企业不消灭污染,污染就消灭企业”,治污尽管增加投入,但可为企业减少水泥散失,增盈几十万元。后来公司在优化方案的基础上投入3000多万元,为各生产线配置了成品磨尾汽箱脉冲大布袋,每立方粉尘排放量降至低于国家标准的50毫克,不仅使企业成为环保先进企业,而且累计为公司增盈130万元。另外,公司电工提出的巧用峰谷电的合理化建议也被采纳,仅2003年就节电增盈2000万元。 有人说,磊达成就了汤广宏,因为它为汤广宏提供了施展才华,扬名立万的平台。 有人说,汤广宏成就了磊达,因为他使磊达完成了跨越发展的“三级跳”。 其实不管谁对谁错,磊达经过多年拼搏,取得了几次跨越发展的成功,成功的背后是一路挥洒的汗水,炫目光环的内核是艰辛拼搏的历程。 诚然,磊达发展的前景是一个多变量函数,但汤广宏那种“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宏伟志向,必将使磊达这艘创业航母在充满暗礁旋涡的汪洋汤鹱中,引向更为宽广辉煌的天地!

《现代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教程》以分析工商管理案例为手段,在引导分析者追寻有效管理方案的基础上,旨在培养和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管理能力。编者认为,读、写、说是一个管理者管理能力形式外化表现,因而从提高的读、写、说能力入手,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管理能力最好成绩的切入点。因此,《现代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教程》所设计的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围绕提高学生读、写、说能力而展开的。《现代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教程》是由四篇构成。其中包括八章案例分析的理论叙述、一百个案例和十篇案例分析实录。案例分析的理论叙述是对管理案例分析的方法、技巧和规律所进行的系统和总结,从而为管理分析教学目的的实现提供方法论指导。一百个管理案例是从众多案例中精选出来的,大部分都是来自国内工商企业管理的实践,较好地体现了中国的国情,对于国外的一些经典案例,我们也适当作了一些选录。这一百个案例在《现代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教程》中杀作为规范性案例提供给学生学习和讨论用的,其中个别案例也可以作为书面管理分析教学使用。十篇案例分析实录,是编者在教学实践中从学生的习作中录选出来的,尽管有些篇目水平还有待提高,但它具有非常强的真实性,提供给学生在学习中作为分析的范本,颇具现实价值。《现代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教程》构思新颖,实用性强,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是一本颇有新意的管理学方法论新著。《现代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教程》既可作为管理专业学生的教材,同时也可作为企业岗位培训的教科书。

没有和书上一样的,只有实践中的一列:卖内衣案列.某公司免费送价值188元的内衣1千万件活动,但是只有一个要求,顾客支付23元快递费,愿意吗?1千万乘以188等于18.8亿,什么公司这样大的规模呢?结果:1、代加工1千万件内衣给你工厂,但是只有一个条件,8元每件,除去中介,代理,供应商,工厂直销完全是有可能的,而且量多。8X1000万=8千万,利润可能也就1千万左右。2、宣传,向全中国所有的网站都投放广告,凡到网站订内衣买出一件给网站3元。3X1千万等于三千万。3、快递收取5元每件。等于5千万。利润约1千万左右。答案:23元-8-3-5=7元。7X1千万等于7千万纯利润。三家公司快递、网站、工厂合计达不到7千万。一家公司就达到7千万。没有投入成本,没有宣传,没有库存,没有渠道。书上的都可能只代表某一个时代的产物,而时代都在进步,书是参考的秘书,社会和现实是制胜的关键。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现代企业管理案例分析及答案 第1张

“零缺陷”又称无缺点ZD(Zero Defects),是以抛弃“缺点难免论”,树立“无缺点”的观念为指导,要求生产者从一开始就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把工作做得准确无误,在生产中从产品的质量、成本与消耗、交货期等方面的要求来合理安排,而不是依靠事后的检验来纠正。被誉为全球质量管理大师、“零缺陷”之父的管理思想家克劳斯比(Philip. B. Crosby),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提出了“零缺陷”思想,并在美国推行零缺陷运动,后传至日本,在日本制造业中全面推广,使日本的制造业产品质量迅速提高,并且达到了世界级水平,继而扩大到工商业所有领域。近年来,零缺陷质量管理理念作为西方的管理之道,在中国企业的管理中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零缺点并不是说绝对没有缺点,或缺点绝对要等于零,而是指要“以缺点等于零为最终目标,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内努力做到无缺点”。 克劳斯比认为,质量的系统是预防,这里所说的预防不仅仅指的预防质量问题,更多的是指前瞻性地发现客户潜在需求,从而创造出“零缺陷”的、完美地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和服务,因此,零缺陷管理强调预防系统控制和过程控制,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并符合承诺的顾客要求。开展零缺陷运动可以提高全员对产品质量和业务质量的责任感,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零缺陷管理”不是凝固的框框,更不是企业管理的权限,它本身还是要继续演进、充实和完善的。“零缺陷管理”的形成过程,就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即企业内部条件、发展阶段与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中求得动态平衡、相互适应的过程。本期栏目让我们走进“零缺陷管理”,在了解它的理念同时,探索最适合自己的管理态度和方法,从而促进企业自身的有效发展。  克劳斯比有一句名言:“质量是免费的”,之所以不能免费是由于“没有第一次把事情做好”,产品不符合质量标准,从而形成了缺陷。因此,在质量管理中既要保证质量又要降低成本,其结合点是要求每一个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亦即人们在每一时刻、对每一作业都需满足工作过程的全部要求。只有这样,那些浪费在补救措施上的时间、金钱和精力都可以避免,这就是“质量是免费的”的含义。克劳斯比指明:狭义的产品质量只要“符合标准”即可,并不一定要追求“零故障”、“零波动”、“零缺陷”。事实上这种要求既无必要也无可能。产品精度要视情况而定,否则会产生不经济的生产状态。而过程的工作质量却要求是“零缺陷”的。在理解“零缺陷”时,必须注意产品质量与工作质量在概念上的区别:“缺陷”属过程工作质量的范畴,而产品质量不仅是由质量特性体现的,而且也是通过过程工作质量形成的。所以克劳斯比的“零缺陷”理论为六西格玛管理指明了“工作方向”:六西格玛管理的对象是过程的“工作质量”,因此,对过程要设计、调整、优化,“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使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也许有人问:既然零缺陷是世界级质量卓越的标志,那么为什么很少听到那些世界级的企业谈论它呢?这要从三个方面来看,一是现代管理者们,他们从西方的商学院毕业,零缺陷哲学是他们的基本的经营思想,“本来就应该这样”是他们的心态;二是世界级企业,比如IBM、GM、Motorola、HP和施乐等,从60年代始即开始创建零缺陷质量文化,如今早已成为他们日常的工作习惯了。三是一些质量控制人员。虽然零缺陷已成为现代质量管理的知识体系中的基本内容,但是由于他们摆脱不了传统的思维,因此经常半信半疑和患得患失。这也就需要再一次掀起零缺陷思想传播的高潮。 99+1=0  中国零缺陷管理首席专家杨钢认为,零缺陷管理思想体系可以总结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和三个需要。一个中心指的是零缺陷管理。零缺陷管理要求第一次就把事情做正确。每个人都坚持第一次做对,不让缺陷发生或流至下道工序或其他岗位,那么工作中就可以减少很多处理缺陷和失误造成的成本,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也可以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也会显著增长;两个基本点指的是有用的和可信赖的———“有用的”是一种结果导向的思维,我们做任何事情首先想到它有用,必须站在客户的角度来审视最终的结果是否有用。但是,如果做的每件事情都有用,也未必可靠。因此,零缺陷管理追求既有用又可靠的结果;任何组织的目的都是一个需要的解决方案,三个需要分别是指:客户的需要、员工的需要和供应商的需要。任何一个组织首先要承担的是客户,没有客户,组织就没有存在的意义。这三个需要形成了一个价值链,因此,必须统一看待客户、员工和供应商的需要。  零缺陷的精髓理念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99+1=0,即99个产品零件,99道工序,99项服务,99项工作都是优良,仅仅有一项没有做好,那就等于白做。“1”被看成一项缺陷,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只有不断做得更好,才能使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中站住脚,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实现零缺陷、获得巨大成功的典型例子是世界第一名牌企业———可口可乐公司,它就是实现“零缺陷管理”的杰出楷模,有关资料表明:产品形成过程中的任一环节上低于100%的质量是无法接受的,换句话说,每一环节上的质量均为100%。为清洗这一个环节,可口可乐公司规定各生产厂,每生产24小时就要进行一次三步清洗,清洗用时1.5小时,连续生产一周或更换一个品种(如由生产可口可乐换成雪碧)就要进行更为彻底的五步清洗,清洗用时2.5小时。每次清洗都是一个巨大的“浪费”,不仅清洗用水是生产用水的4.5倍,而且在生产管道清洗完并作了烘干处理后,为了避免管道中残留的微量水分冲淡第一批灌装可口可乐饮料的口味,还要用糖浆再进行一次冲洗———可见可口可乐公司对零缺陷质量的执着追求,为了保证出厂的每一听可口可乐卫生清洗,公司还专门设岗位清洗听身、听口,正是这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精神才使可口可乐公司雄踞世界第一品牌宝座。 基本原则与原理  克劳斯比的理论有四个基本原则。原则一是:质量即符合要求,而不是好。原则二是:产生质量的系统是预防,不是检验。检验是在过程结束后把不符合要求的挑选出来,而不是促进改进。检验告知已发生的事情太迟、缺陷已经产生,不能产生符合项。预防发生在过程的设计阶段,包括沟通、计划、验证以及逐步消除出现不符合项的可能性。通过预防产生质量,要求资源的配置能保证工作正确完成,而不是把资源浪费在问题的查找和补救上面。  第三项原则是:工作标准必须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差不多就好”是指,我们将在某些时候满足要求,或者是每次都符合大部分要求而已,而零缺陷的工作标准,则意味着我们每一次和任何时候都要满足工作过程的全部要求。它是一种认真地符合我们所同意的要求的个人承诺。如果我们要让工作具有质量,那么,我们决不向不符合要求的情形妥协,要极力预防错误的发生,而我们的顾客也就不会得到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或服务了。这是“零缺陷”工作标准的重要意义。  原则四是:质量是用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来衡量的,而不是用指数。指数是一种把不符合项用相关的坏消息进行软处理的方法。不管怎样,如果我们软化了坏消息,那么管理者将永远不会采取行动。而通过展示不符合项的货币价值,我们就能够增加对问题的认识。同时,当要求没有符合时产生的额外的费用。因此,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是浪费时间、人力和物资。  克劳斯比提出的零缺陷管理的原理主要有:零缺陷管理的质量定理、零缺陷管理完整性定理、克劳斯比“开车理论”、克劳斯比质量成本曲线、克劳斯比质量免费原理、零缺陷管理质量战略图、零缺陷管理的杠杆原理、零缺陷管理的精灵原理等。下面仅简单介绍质量定理和“开车理论”。  1.质量定理  在零缺陷管理中,质量的定义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好、卓越”等描述都是主观和含糊的。预防产生质量,检验不能产生质量。检验是在过程结束后把不符合要求的挑选出来,而不是促进改进。  2.开车理论  零缺陷管理的核心是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包含了三个层次:正确的事、正确的做事和第一次做正确。因此,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三个因素缺一不可。如果将质量管理比做开车,首先控制系统必须是好的。要确保开车过程顺畅,还必须有良好的交通规则的支持,也就是保证体系必不可少。控制系统做得再好、质量手册编得再精美、通过的认证再多,但如果没有人执行,那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因此,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必须认识到执行的重要性,必须确保质量经理确实是在“开车”,而并不仅仅是编制一些文件。 国内企业的运用  树立零缺陷理念的要点是向传统的“错误难免”观念发出挑战,它要求将每一个员工当作主角,并强调心理建设。实施零缺陷管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建立推行零缺陷管理的组织;确定零缺陷管理的目标;进行绩效评价;建立相应的提案制度;建立表彰制度。对于不同的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情况,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操作方法。  清溢精密光电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杨菊曾讲到,作为合资企业,曾导入不少质量体系,提升产品质量,不久就流于形式,但克劳斯比零缺陷管理把他们带入了新的境界中。在两年中他们建立了四项原则:明确要求———质量标准;预先防范———质量保障;一次做对———质量实现;科学衡量———质量改进,不断引导全体员工改变心智,调整价值观,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这种“神似”而不是“形似”的方法,使他们在短短五年之内获得深圳市首届质量管理奖,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清溢精密光电深圳有限公司给出了他们推行零缺陷的过程和方法:  推行零缺陷是一个不断学习、运用、总结、创新的过程。该公司以零缺陷理论为指导,从改变心智入手,从领导做起,学习新理论,规范新行为,养成新习惯,构造新系统,创立新模式,形成新文化,层层推进。在此过程中,以吸收创建精神文化为先导,发展制度文化,优化行为文化,完善物质文化,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推动工作质量不断提升。整个推进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领导带头,从我做起。公司总经理亲自编写零缺陷教材,给大家进行零缺陷理论培训。  2.改变心智,吸收创建零缺陷的精神文化。改变心智是推行零缺陷的关键,贯穿于运行的全过程。零缺陷的步步深入,会不断地与一些人传统的旧观念和习惯发生冲突,对此,要运用教、导、育、激等手段进行转化和提升,从多角度、全方位促进员工将以我为中心的价值观转变为团队共赢的价值观,将自发性思维方式转变为科学思维方式,将随意性的做事习惯转变为规范性的做事习惯,构建学习型组织,锻造人才团队,在实践中培养人才。  3.不断建立和完善机制,创建零缺陷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重在哲学教育和训练,制度文化则重在引导和约束,它是对教育的强化和补充。为了统一步调,减少阻力,加速零缺陷的实现,公司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运行机制、监管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竞争机制,倡导“用做人的准则做事,用做事的结果看人”,使实现零缺陷有制度和纪律保证。这样,员工能主动把握自己的方向,凭真本事和业绩发展自己。同时,在收入分配上,员工总收入随经营成果增长而增加,个人收入随业绩考核结果变化而变化,保证员工在与公司同步发展的同时,让贡献大的员工先富起来。  4.由个人“一次做对”向系统“次次做对”发展,创建零缺陷的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只有落实到行为上才有意义。“一次做对”是员工做到位与干部管到位的结合,而“次次做对”就需要系统的高效和稳定,需要文化与技术完美结合。  (1)个人“一次做对”的方法  明确标准:将工作分为“输入、活动、输出”三个环节,从输入要条件,向输出要标准,从《作业标准书》、“订单管理系统”和“客户品质标准”明确活动过程标准。  识别差距:对照标准通过“四比”寻找自身存在的差距,包括作业条件的差距、心态的波动、技能的不足等。  预防提高:针对存在差距,通过净化心态、补齐条件、重新培训、加强练习等方式提高预防水平和操作技能。  心行到位:先确定好条件再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想、看、动、察,全身心投入,杜绝人为操作失误。  测量分析:每天对自己的操作质量、速度及一次做对率等测量点进行测量,并在CIC表上记录,对非一次做对问题分层、对比进行分析,找出改进办法。  持续改进:根据测量分析的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不断加强心态和技能的培训、锻炼,通过观摩操作、沟通交流等方式向标杆进行学习。 (2) 系统“次次做对”的方法  建立高效运行架构:重心前移一线,聚焦客户需求,上下游无缝衔接,体系中建立群职管理互促结构,体系维护由群职相互结合。   优化实现零缺陷的机制:促进员工由外力推动到自觉行动,由要我做零缺陷到我要做零缺陷。  发挥系统生力军潜能:充分发挥“零缺陷促进委员会”、“快反小组”和“技术促进委员会”三大群众组织智囊团、服务队、维护网、参管台、人才库五大功能,由下到上进行全过程监控。主导系统以客户订单为导向,在内部“三通”运行,确保客户要求得到完成满足;制导系统以客户问题为导向,在内部优先处理,力争客户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活用四项原则:“三先”满足系统需求,“三重”做好系统预防,“三对”保证系统一次做对,“三动”做好系统衡量。  融合各大体系:通过神形合体、标准合分、组织合并、考核合一、流程合拍、行动合辙将各大体系要素整合到流程中,将国际标准落实到上上下下的行动中。  5.优化推行零缺陷的物质条件,创建零缺陷的物质文化。从改善设备、改良材料、改进环境、强化资金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硬件升级;同时,还将公司文化纲要、零缺陷理念、工作法则、员工语录、零缺陷漫画等巧妙地张贴在公司各处,形成了浓厚的文化环境。应该避免的误区  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人对零缺陷管理的理解并不准确。我们必须认识到:零缺陷管理不是质量控制的方法,而是全公司的管理运行系统;不是头痛医头的手段,而是标本兼治的完整性方案;不是重在事后的补救,而是重在事前对问题的预防;不是“贴金”和“做秀”,而是结果导向的绩效突破法;不是仅仅控制内部过程,而是通过过程为客户创造价值。  零缺陷管理不仅是质量部的方法,而且是一种企业的经营之道,不仅适用于制造组织,而且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组织。零缺陷管理不仅是自下而上的驱动,最重要的是首先要自上而下的推动。只有深刻理解零缺陷管理,才能避免走入误区。结束语: 国外企业管理经验的功能只有在它与我们企业的需要、基础等具体实际结合得很好时才可能充分发挥效用,为我所用才可能最为有效。因此,将“零缺陷”精神和基本原则贯穿于企业管理的所有环节和层面,相应建立起以追求“零缺陷”为宗旨的、适应各自特点的各环节和各层面的管理制度规范、机制与手段。这样,“零缺陷”便从单一生产环节扩展到供应、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其他环节,从单一产品质量管理伸展到物资、资本、成本、财务、科技开发、员工等全要素全方位的管理,从单一企业延伸到多元多层集团化企业,从传统工厂行政型管理组织转变为现代企业治理组织,从而构筑起“零缺陷管理”体系。企业只有下工夫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加大了质量管理的有效控制力度,健全了各项质量制度和操作手段,才能使质量管理面貌脱胎换骨,焕然一新。参考文献:www.shnh-bxg.com 本回答由企业管理分类达人 李雪推荐

从题干的最后一句话可以看出,本文的作者对这个女孩是相当赞赏的。觉得她的“话惊醒了一群人”。同样,我对这个女孩1、坚定的信念(果断的做自己觉得对的事情),2、踏实的工作作风(适合就是适合,不适合就是不适合,非常的踏实),3、对企业负责任的态度(觉得要对自己的企业负责任,不混日子),4、不懈追求和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和钦佩。您所需要的分析报告可以从上述的四个方面展开。每个部分写个几十一百来字,很简单,500字很好凑。.....................................................................................................................................................................但是从这文章中我还有些其他的感想:1、为什么她必须辞职回深圳去学习?这说明这个女孩的学习技巧和学习的能力还有值得提高的空间,为什么必须要回深圳学习呢?在当地就不能学习吗?如果她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技巧,就能在家乡的企业一边工作发展,一边完善提高自己。难道所有能力的学习必须要去更大的市场吗?如果现在美国的曼哈顿是世界金融中心的话,那也就是说家乡的人才要去深圳培养,深圳的人才要去北京上海培养,北京上海的人才要去世界更发达的国家培养,世界所有的人才都要去曼哈顿培养?这显然是错误的。只要你有一颗学习的心态和适合的能力,在当今世界信息通畅的前提下,在世界各个信息网络能够到达的地方,都可以很好学习啊。她的做法除了给深圳做宣传以外,这种思想并不值得推崇。2、她学习的思维还是比较狭隘。为什么要回深圳?深圳不是全国的经济中心,不是市场最发达的地方,不是管理水平最高的地方,那为什么要去深圳学习?怎么不去校园接受正规的培训?为什么不去上海、北京寻找更高水平的能力锻炼?是因为她只看到了深圳的市场。如果她能放眼世界市场的话,她能学到的不是更多吗?3、这个文章还指出了一个比较无奈的社会现实状况,就是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信息不对称,而且不仅仅是信息的不对称,对知识利用的能力也有严重的不对称。所以现在我国正在进一步加大全国信息网络的基础建设项目,加大教育提高深入项目,加大文化普及的项目。....................................................................................................................................................................当然,我后面的这些话有些吹毛求疵的嫌疑,文章的作者也不是想表达这样的内容。我只是在给企业领导和员工做培训的过程中,遇到和很多不相同但相近的情况,有感而发,发泄一下,聊以自慰。我们还是要对这个女孩的真诚上进而鼓掌。

应当从项目经理岗位性质和要求来权衡更清晰些。项目经理可以不懂技术,但必须得懂项目管理,如:如何带领团队,如何激励凝聚团队力量,以及会协调问题,具备做计划能力、任务分配能力、预见风险能力、过程管控能力等。张涛:他适合做质量代表,由项目经理委派其负责指导该产品的质量设计及检验任务;他是该项目的质量管理好帮手,反之让他做项目经理的话,只会仅着眼于项目质量,而会忽略项目进度和成本。吴晨:他适合做开发代表,负责该项目的开发指导和方案设计及审核等重要工作。李锋:相比4人中他是最适合者,在公司他可以算是百事通,熟悉公司组织熟悉业务,在公司内部有人脉,而且有现在的高度也肯定得到过了老板的认可。所以说,他做项目经理的资本是具备的,但其具有的项目管理技能程度如何,决定了该项目的最终效益。陈倩:她做项目经理的话,恐怕威望会不高,团队凝聚力有待考验。他适合做执行者,而不是指导者。 追问 能不能就李峰仔细分析一下 追答 描述中只简要叙述了他的工作经历,而且这些履历对于管理一个大型项目没有直接的对称性,也没有他完成一个项目或任务的操作案例,所以还真不能给于你过多建议(即便有也是不负责的建议。)对于李峰的建议是:你可以通过对他完成的事务、个人能力方面,来与项目经理要求做对比,这个的确是非常重要,直接会决定该项目的成败。还有一个建议是:不妨范围放宽些,并不局限于以上4人,公司通过项目管理认证的人员,也可以作为考虑。另外,也不妨让以上4人,各自提交一份计划书,谁项目策划更优秀,一份好的项目计划书就等于是项目完成了一半。

现代企业管理案例分析及答案 第2张

李锋。理由如下:1、做过基层,知民间疾苦;2、做过总助,懂经营之道;3、做过车间,了解产品生产过程,有管人经验;4、做过采购,能站在买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我是学企业管理的.下面这个案例是我们一次课堂上讨论的,而且让回家完成的.下面只是案例的材料.已经很长了,所以分成两次发给你.:::  曲美家具创新营销势能  http://218.246.33.149/ikea/web/index.html电子产品目录  在家具行业“同质化”的市场格局中,曲美家具以经营设计师、情境终端、葛优代言、央视投放、DIY式工场等创新的营销理念,成功完成了品牌的跳跃式升级。  2004年,中国家具行业产值达到2650亿元人民币,较1998年的870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均增长率(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CAGR)达到20.4%,从1978年至2004年26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22.7%。中国家具行业的高速成长,将使其成为继家电行业之后,中国家庭消费品领域消费者和媒体关注的又一新的热点行业。  与此同时,中国家具企业也在努力提高企业战略竞争能力,强化企业基础管理。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提升品牌成长动力已经成为中国家具企业建立营销势能的第一选择。目前,中国家具品牌的成长仍处于初级阶段,行业名牌产品的知名度、资产价值都相对较低,还没有形成类似家电行业中非常鲜明的品牌阵营。因此,能否在品牌格局尚不明朗的市场中,树立品牌形象、累积品牌价值将是下一步市场竞争的关键。  正是在这种市场背景下,曲美家具以品牌个性布阵,以差异化品牌营销为谋,先以高端品牌形象造知名度,后用大众理念成就工业园大规模生产,在中国家具市场的棋盘上步步为营。  短短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曲美品牌却走过了品牌培育、品牌突破、品牌发展三个成长历程,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曲美品牌动力“三步曲”。  品牌培育——内涵决定外延  内涵决定外延,曲美在品牌成长的最初阶段一反靠打广告促进品牌知名度的做法,先修内功,运筹帷幄,规划品牌战略、提出品牌文化内涵、界定品牌个性,并将这些融入到产品设计之中,为品牌下一步发展夯实基础。  1999年,曲美家具聘请专家导入CIS战略,发掘曲美独特的产地文化和设计文化,初步形成了差异化战略的思路:“运用差异化战略,构筑曲美品牌。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通过独特的运营方式,把曲美建设成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和品牌创新能力的精致企业。”  在差异化战略的基础上界定了曲美品牌个性:  简约、丹麦、自然。  以无形控制有形,以品牌愿景的描绘在品牌培育期就给予了曲美不同寻常的行业定位和市场定位。  而一切落到实处,要打造品牌个性、培育市场差异,必须从产品做起,用产品与消费者交流,完成品牌印象。因此将品牌战略与品牌个性融入产品成为曲美的一个重要课题。  曲美产品在国内市场是有优势的,它在国内首家生产弯曲木家具及配套家具,将中国传统文化和斯堪地纳维亚精神相融合,在产品开发设计上已经形成独特的风格。而且,还多次在国内、国际专业展览中获奖。经过深思熟虑,曲美决定不走其他品牌直接宣传产品的道路,而是通过经营设计师,将产品设计这个幕后生产流程推向市场流通领域。  要想让消费者接受产品,首先要培育产品的附加值——建立产品内涵。然后通过市场设计把资源形成概念传播到市场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资源形象化、形象资源市场化的道理。  曲美是国内第一家买断外国设计师的家具企业。1998年就与丹麦著名设计师汉斯合作,推出DL(丹麦生活)系列产品。1999年6月,在推出新款家具的同时,也推出家具的设计者丹麦设计师汉斯,并宣布将其终身买断,即该设计师在中国市场上只为曲美公司一家做设计。曲美经营设计师的道路就此开端。  设计源于对生活、对市场的认识,一个企业对市场的认识,反映的是它对社会的评价,是企业观点的一种展现。应该说市场需要设计,但是企业不是单纯在做设计,而应该是在经营设计。经营设计要先了解社会文化趋向,反过来又向社会传达一种理念、一种人文精神、一种生活方式。曲美通过对设计师的整合、对社会资源的整合反映企业的思想,以设计为手段来诠释曲美对社会的态度、观点,用设计手段表现出对企业文化理念的独特见解。曲美经营设计师,充分利用设计师,将设计师推向市场,又以设计为手段,将企业推向社会。  曲美不但与国外设计师合作,而且还成立了曲美国际家具设计中心,建立国内外家具设计师交流的平台。曲美家具国际设计中心的建立,为曲美家具设计进行国际交流提供了广泛的平台。2001年丹麦著名的鹈鹕设计所的设计师拉斯和尼尔斯先生,被曲美的产品创新思路所吸引,这两位在世界排名前十位的设计大师与曲美一起设计出中国第一代“SOHO”——小型家用办公系列家具。它体现了功能性、系列性、多组合和人性化的特点,使民用家具与专业家具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聘请或买断国外的设计师只是产品设计中的一小部分。如果把买断当成是产品的研发,必然会失败。2003年,曲美总裁赵瑞海语出惊人:“要结束曲美汉斯设计时代……”这是曲美中国家具设计情结的涌动。据统计,目前中国有5万家家具企业,拥有设计师却不到3000人。广东是家具生产的大省,有6000多家家具企业,而科班出身的设计师却不足600人。也就是说,每10家企业只有一个设计师。面对中国没有真正的家具设计师的现状,曲美开始有意识地经营中国家具设计师。  从经营设计师个体,到经营设计师群体,从与国外家具公司中西对接,到培育中国设计师,曲美一直进行着中西文化对接和推广,它是在经营设计师,也是在经营文化,通过培育产品的附加值,让产品这个惟一与消费者联系的环节充分体现曲美的内涵与个性。  品牌突破——差异化树立驰名商标  2005年6月28日,北京曲美家具有限公司的“曲美QM及图”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家具生产企业中首批获此殊荣的企业。社会与市场的认可,来源于曲美坚持不断的品牌突破,如果说品牌培育期是品牌动力的蓄势阶段,那么品牌突破期则是品牌动力的初露锋芒。  形象突破——设计让黑色充满魔力  近几年,家具行业已进入“同质化”竞争,产品、价格、品牌塑造行为、店面装修、摆场日趋一致。而终端是形成“反同质化”、建立个性舞台的重要突破基地。2000年底曲美提出“终端决定论”,走终端国际化道路,形成曲美终端“营销势能”,提高市场竞争的门槛,力图解决销售终端差异化问题,建立产品附加值,把产品变成作品,让消费者在一个环境中认知曲美,打造曲美销售终端的市场区隔。  曾经为丹麦设计邮政专卖店的海瑞克先生成了曲美专卖店的设计师,经过沟通、磨合,在最短的时间内,一个后现代风格、具有时代感的曲美店闪亮登场。宽阔的空间展示给消费者一幅随意想象的图画,在图画中配以黑色的墙、黑色的顶、黑色的灯以及柔和的光线,消费者会以为自己是在变幻的时空里。当您走入,仿佛觉得进入一个无界的黑色所构成的三维坐标系中,家具是所有的也是惟一的东西。而坐标是你,或者说,除了你和家具,这个空间什么都不存在,使进入者获得了一种解放,一种不被环境所包围得释然。于是人和家具便脱离了空间概念和谐相处,更加倾心和宁静地交流。  “重视情感,强调感觉”是曲美独特终端给消费者留下的印象,在曲美专卖店中沟通要素、设计要素、商业要素和提示要素完美地结合一体,为产品和服务加入情感价值。短短几年内,从家具市场中的曲美黑色店到曲美北京四环学院桥店、亚运村大屯店、西三环航天桥店和三元东桥店与全国300家专卖店形成了曲美终端的航母舰队。  家具行业高级竞卖要素中,环保、设计、服务、文化均是品牌的联想要素。因此家具行业的竞争必然是品牌主宰市场的趋势。  传播突破——高端媒体与大众定位  2004年,由冯小刚导演、葛优代言的曲美广告片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一时各种议论纷至沓来。这不仅仅是因为曲美成了中国家具行业首家在央视重金投放广告的企业,更是因为消费者注意到曲美的品牌定位在悄悄转移。  在去年央视招标中,曲美以1000多万在央视打出了由葛优代言的电视广告片,而曲美总裁赵瑞海称:“为了实现品牌突破,2005年在央视上的投放额肯定要超过5000万。”如此大手笔引来了业内外的共同关注。这是曲美一次品牌传播的突破,借助强势媒体的传播效应与社会进行深层次沟通,由行业品牌向社会品牌转化。更重要的是,曲美借葛优完成了品牌定位的转化。葛优是个随意、幽默、大众化的明星,社会影响和生活工作的口碑都比较好,是很中性的一个角色。曲美以葛优作为形象代言人不仅提升了曲美家具的知名度,而且增加了曲美品牌的亲和力,由小众消费向大众消费倾斜。  一直以来,曲美给消费者树立的都是高端品牌形象,是国外洋品牌印象。曲美在品牌传播的第一阶段,通过“来自丹麦,服务中国”的理念,以广告、公关等多种手段成功建立起品牌好感,并获得了一批高收入人群的认可。但是,生产型企业要获得进一步发展必须拉开产品线,从小众营销转向大众营销,以规模形成效益,完成企业的长期发展。2002年,曲美工业园破土动工,曲美的高端品牌定位已经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不仅如此,曲美从1994年开始向外埠发展,现在已经建立了300多家专卖店,高端目标消费者已经基本被覆盖,要进一步发展企业,只停留在狭小的高端市场是无法达到的。因此,曲美果断地将今后的渠道建设重点放在二级城市,推出维克多等中档家具系列,由于在价位上往下探了一步,使工薪阶层也买得起曲美家具,一年来曲美经销商反映相当踊跃,市场销量扩大了一倍。可以说,这次传播突破,用高端媒介拉动了市场销售,而大众定位也为曲美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环保突破——把生命绿色融入家具  2001年6月29日,曲美公司荣获首家“绿色选择家具产品标志”称号,中国商品学会会长万融教授向曲美公司颁发了中国家具行业第一个绿色选择产品评定证书。这标志着我国家具行业绿色选择工程的正式启动。  2001年前的中国家具行业,还没有人想过“环保”这一概念,曲美强烈的意识到这是一次市场机会,而且这一当时的“超前行为”,几年之后将变为行业“必然行为”。谁先提出这一概念,谁就掌握了市场先机,拥有了主动权。而曲美家具所使用的人造板材、金属、涂料和粘合剂及其面料均符合绿色选择评定准则的要求,因而如果能首家获得绿色选择评定,对于整个行业都有示范效应。  在兴奋的筹划之后,曲美提出了“把生命绿色融入家具”的口号,将环保概念引入家具行业,倡导健康环保的家居生活,在家具企业中又一次出奇制胜。  品牌发展——品牌价值全面提升  随着消费者对家具产品认识的深入,更多的消费者将树立家具消费的品牌观念,更加注重家具的审美与艺术性,更加注意家具消费的高品质及服务享受。加之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包装,企业由产品竞争演变成品牌竞争,通过公众媒介大打广告牌。大企业的战略重点则将集中在产品研发、品牌包装等方面,竞争将更加激烈。而我们也应看到,中国家具行业仍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行业,行业集中度非常低,目前还没有一家企业市场份额超过1%。这将成为行业优势企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在品牌发展阶段,曲美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  瞄准海外市场,实施国际化战略  2000年,曲美与丹麦著名的实木家具公司古诺凡希公司合资成立了北京古诺凡希有限公司,生产经典的北欧实木家具,产品出口日本、东南亚、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5年来,在中国家具行业日益惨烈的竞争中开发出一条自己的生存之道。现在曲美家具已经拥有专卖店300多家、经销商100多名;国际贸易的触角已伸向欧洲、北美洲、东南亚、韩国和日本;直销、经销和国际贸易形成曲美稳定的市场“三角形结构”。  从“来自丹麦,服务中国”到中国制造、走向丹麦,这是曲美家具品牌动力的延伸,通过设计与产品的循环,曲美品牌获得了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  个性化工厂培育品牌忠诚度  为了完成消费的终极化服务,实现消费者广泛参与的DIY式工场,培育品牌忠诚度,曲美在家具行业产品、价格、质量、终端竞卖趋于同质化的今天,建立了与众不同的曲美工业园—一个极具现代个性的“自助式”曲美“工场”。  曲美建立的DIY式工场,使消费者可以参与(自主设计和制造)并实施家具设计、制造,企业和消费者在多个环节可以互动。这实质上是把企业作为一种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与生产的关系来经营,在市场中体现的是企业的文化价值和由此而来的具有文化附加值的商业价值。自助商业社会是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生活水平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之后的商业社会的应用模式,自助是高级物质形式和个性精神的结合,公众和顾客的聪明才智和设计潜质,可以构成企业产品的消费出口。  对于消费顾客来讲,通过自助家具实现自主生活。“自助——自主”这种可以延伸的意义,是曲美家具自助工场给顾客提供的价值链。通过对消费者的引导,企业和消费者的社会价值都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在商业社会中,作为一个单独的顾客在购买产品过程中的自助化,这个产品可以是一对一的,消费者可以在家具上打上自己的烙印,形成惟一“知识产权”的产品形式。通过这种方式,将个人才智与人居生活融为一体,消费者可以亲手创造自主生活。以前,市场消费活动中,家具产品的个性是在商业活动中被动拿钱买来的,现在则不然,有了曲美自主工场,你的生活是自主的而且是亲手制造的,这就是家具自助生产的核心。  目前,中国家具企业仍面临小、散、乱、低的经营状况,即企业规模小、市场和品牌的集约化程度差、市场秩序乱、行业门槛低。中国家具行业垄断还没有形成,模仿性设计与劳动力成本优势又加速了行业国际化进程。在这种行业背景下,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上升空间大,品牌快速成长成为可能。而我们也必须明确地意识到,中国家具行业符号消费时代已为期不远,将来家具行业的竞争必定是品牌主宰市场的趋势。谁先锻造品牌,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思考:  1.曲美是如何定义“产品”的?是描述“产品”的内涵和外延并在此基础上说明产品的属性? 假如你在确定产品时,应考虑那些问题?  2.曲美在产品设计和营销过程中如何挖掘消费者心理的?  3.曲美如何传播和销售产品的?  4.曲美家具营销过程中的创新点是什么?通过对曲美家具营销的理解解释何为创新?  参考文献:  “真功夫”是怎样练成的  www.hexun.com 【2005.09.28 09:58】成功营销  ——“真功夫”全球华人餐饮连锁全案策划纪实  从声音上看, 麦当劳和肯德基似乎“代言”着中国的快餐市场,然而中式快餐占据着超过西式快餐4倍的市场份额。只不过,在中式快餐这口“大锅”内,没有真正的“领导者”。  当肯德基们已经宣布要做“中国式快餐”的时候,中式快餐的突围之路应该如何选择?  文/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  2003年8月,北京暑热如荼。叶茂中策划机构的大会议室里冒着“咝咝”的冷气,却无法消退“双种子”餐饮集团(“真功夫”饮食有限公司前身)几位核心成员眉间的焦灼。  1997年第一家“双种子”在东莞诞生,1999年“双种子”迅速壮大,于是他们决定走出东莞,先后开拓广州、深圳市场,然而问题也在这时出现了。同样的产品、同样的管理、更贵的房租、更大的人流量,双种子怎么一到广州深圳就不行了?新开店面“慢热”、单店盈利能力低、过往人群多进店人数少、单次营业额始终徘徊不前,最让他们费解的是引进了与麦肯同样品质甚至更好的西式餐点并以更低的价格销售反而不被接受。  压力还来自越来越多的和他们一样成长迅速的竞争者,也来自不断涌现的模仿者。于是,他们想到了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  “真功夫”的拳头应该打向谁?  这是一个典型的从区域品牌向全国品牌突围的课题。  解决好了,从此可以参与逐鹿中原;解决不好,只能困在一个狭小的区域内,等待着要么被招安、要么被消亡的命运。  追本溯源,首先要弄清楚中国快餐业竞争的实质。我们从2002年中国快餐业发展状况的几组数据开始顺藤摸瓜:  数据一:中国快餐市场的经营主体仍是中式快餐。78.9%为中式快餐店,而21.1%是西式快餐店。  数据二:中国餐饮业权威机构中国烹饪协会向社会郑重推出十大国内快餐连锁品牌:上海新亚大包、马兰拉面、深圳面点王、丽华快餐、千喜鹤、江苏大娘水饺、东方饺子王、广西桂林人、武钢集团快餐公司、广州大西豪。  数据三:在2002年度的中国快餐业20强中,麦当劳、肯德基的各地公司占据了19席,上海新亚大包成为20强中硕果仅存的一家中式快餐,排在第17位。  这些意味着什么?  我们知道,在成熟的品类市场中,20/80原则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就像麦当劳、肯德基之于西式快餐。但从这三组资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市场基础雄厚稳定、控制着大于西式快餐4倍市场份额的中式快餐品类市场,品牌集中度非常低,没有真正的“领导者”。近年来才开始出现市场份额向部分区域品牌集中的特征—品类市场成长处于启动期。中式快餐品类市场内存在着巨大机遇。  这使我们发现了一个事实:中国快餐业的两大主要矛盾(西式快餐和中式快餐两个品类的竞争)掩盖了另一个潜在的矛盾(中式快餐相互之间的竞争)。如同麦当劳从来没有将永和作为它最主要的对手一样,“双种子”所需面对的主要对手,不是“洋快餐”,而是其他中式快餐品牌。  “真功夫”应该打哪套拳法?  占据中式快餐这一有利的地形还不够,还需要有正确的战略—“双种子”应该打哪套拳法?  总结近年来所有迅速成长的中式快餐品牌,从永和、马兰,到一些地方性的快餐品牌如马华、九百碗、蓝与白等,我们发现了其中的共同特征,那就是他们都学习了国际连锁大品牌最重要的一点:QSC—标准化的品质、服务、清洁。  他们能得以立足,是因为突破了以前制约中式快餐品质发展的瓶颈—没有标准化的QSC,这些显示出中式快餐品类正经历着业态的大转型。  然而,是不是有了标准化的QSC,就意味着一定会取得成功呢?  我们想到了几年前昙花一现的麦肯姆、开心汤姆等。他们的QSC也很标准,为什么会那么快就走向衰败呢?  我们找到了他们的另一个共同点:他们贩卖的也是西式口味的快餐,在21.1%的“小池塘”里,已经有了两条大鱼,小鱼注定难以生存。  这再次证实了我们前面提到的,如果放弃了中式快餐之路,就等于离开了占据78.9%的自由竞争时代的中式快餐品类,而挤身于仅占21.1%的、垄断竞争的西式快餐品类。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标准化QSC”是中式快餐品类业态大转型的主线,而中式快餐品类业态大转型的实质是: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这是“双种子”应该习练的拳法,是“双种子”通往成功的路,是“双种子”通向“真功夫”的路。  “真功夫”的核心价值在哪里?  在企业访谈中,我们发现了一个让我们倍感担忧的问题。那就是当我们问到你认为“双种子”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时,包括中高层的管理人员在内,答案众说不一,说“美味”的、 “开心”的、“蒸”的、“健康”的……  当一个企业对自身品牌核心价值迷惘、混乱时,这是危险的信号,它会造成品牌资源无法积累,品牌构建无法成型。  必须要先确定“双种子”品牌的核心价值,之后才能进行整合及改造。  我们将市调中得到的三组数据—喜欢中式快餐的原因、喜欢西式快餐的原因与喜欢“双种子”的原因—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营养”是“双种子”在中式快餐品类共性中,惟一形成品牌差异化并在品类发展形成市场拉力的因素。  这使我们想起在企业访谈时听到的“我们的强势资源在于我们独特的、蒸的文化”。这句话对了一半,“蒸”在岭南的饮食养生文化中等同于“原汁原味原形、不上火”。“蒸”字是个大创意,对消费者而言,只有“蒸”等于“营养”,“双种子”才能在他们心中登陆。  于是,“双种子”真正的品牌核心价值浮出水面—“更有营养的美味中式快餐”,我们将之提炼为一句话—“蒸的营养专家”。  “真功夫”产品线一破一立  自90年代开始,快餐业的西风东渐,使鸡翅、汉堡、薯条、可乐一时成为餐饮时尚。“双种子”也与时俱进地引进了洋快餐品种中的油炸食品。当我们在对双种子做营销诊断及品牌规划中,把这些不符合“中式”快餐属性的产品全部砍掉时,竟遭到双种子上下一致反对。  我们认为,“真功夫”的定位属性是“蒸的营养专家”,与油炸食品为主的西餐属性之间是互相排斥的。而不符合品类属性的做法会狠狠伤害“真功夫”品牌的长远发展,混淆品牌定位。  “真功夫”的目标是成为中式快餐第一品牌,这一目标建立在“蒸的营养专家”这一战略性定位之上。以蒸为属性的中式快餐,容不得半点非营养西式元素,否则会大大破坏蒸的营养感,枉费了前期品牌建设花费的心血。  大舍即是大得。我们砍掉“真功夫”油炸食品,强化了中式的、蒸的、营养的“真功夫”品牌定位,使品牌属性更为单纯。  光破不立还是没能完全解决“双种子”的问题,油炸鸡腿、鸡翅、可乐砍掉后留下的休闲时段的产品空白,我们仍然要填补。难道中式快餐真的就不具备休闲属性吗?  我们发现,由于休闲时段人们大多处于一种空闲、放松、无聊的状态,所以大多数的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