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手段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设备(如: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等)具有代数计算,数 据处理,几何作图,视频、音频及媒体播放等多种功能,特别是当多媒体计算机 配备了丰富的教学软件或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利用 Flash、 Powerpoint、 几何画板等 软件制作诸如:概念教学、练习指导和学法辅导等课件,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过 程中将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一) Flash 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中有些内容很难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解和交流。 如:   (1)在探究圆锥底面圆上一点 A 处一只蚂蚁绕圆锥爬一周后回到点 A, 怎么爬最近时, 利用多媒体动画将圆锥侧面展开,学生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就 会发现怎么爬才会最近,这个难点突破后,后面的问题就引刃而解。  (2)在讲“变化的鱼”时,利用计算机制作动画区演示,是学生从课本静 态的画面中迅速转到课件的动态中,并且结合变化规律的教师讲解和讲题,使认 识在抽象→具体→抽象的过程中达到对 “纵变横不变、 横变纵不变、 横纵都在变” 的深刻理解。在“平移变换、旋转变换、对称(翻转)变换”的教学中,将这三 种变换制作成具有动画的课件, 在讲授相应的内容时进行演示,就能达到学生直 观理解的效果,也为以后的全等三角形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展示“圆圆的落 日慢慢地沉入黄河之中”的动画图片,从而展现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学生 通过欣赏美伦美奂的景色,大胆猜想,掌握到更多的技能技巧。 同时,学生感 受到“生活处处不数学” ,从而在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加以解决,达到“乐学” 的目的。  (4)传统教学往往借助切萝卜或橡皮泥等实物情景活动来比划讲解,结果 大部分学生还是一知半解。 如果说对截面是三角形、 正方形、 梯形、 矩形的情形, 学生还能理解的话,那么对截面是五边形或六边形的情形,学生就很难想象了。 我通过制作 FLASH 动画,利用计算机当场给学生演示。通过演示,学生能真切感 受截割的过程。 学生不仅能看出怎样截才能利用到五个面、六个面截出五边形和 六边形, 更能很快明白为什么截不出来七边形?假设改变平面的位置,也能从不 同的方位感受截面的形状了。这样一来,不光在教学中省时省力,使学生感到材 料新奇,而且也化解了本节的疑点和难点。  (二) 几何画板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几何画板》最大的特色是“动态性” ,即:可以用鼠标拖动图形上的任一元 素(点、线、圆) ,而事先给定的所有几何关系(即图形的基本性质)都保持不 变。  (1)对于问题“顺次连结任意四边形的四边中点,围成一个中点四边形,则四 边形是什么四边形?试证明你的结论”的解决,我引导学生进行如下的探究:① 画图: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一个任意的四边形(四个顶点可以任意拖动) 及其中点四边形;②探究:任意拖动四边形的一个顶点,以其改变它的形状,发 现四边形的形状也随之发生改变;③猜想:中点四边形的形状由原四边形的什么 性质决定?④验证并结论。 这样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已有的知 识基础上解决问题,并继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结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意 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2)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说是最能体现信息化教学优势的一课。传统教学 方法或移动圆形纸片,或使用固定课件,或教师作图讲解,都不及“几何画板” 课件的可操作性高。只需在课件中度量出两圆半径 和圆心距 d,在保证圆 1 固 定的情况下将圆 2 向圆 1 缓慢移动,过程中观察 两者与圆心距 d 的关系,即可 得出满足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的两圆位置关系的条件。之后更可以改 变两圆半径和位置关系, 隐藏圆心距进行求圆心距取值范围的一题多变练习。一 个课件贯穿概念、例题与习题的全过程,既保证了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又提高了 课堂的习题量和思维量,可谓一举多得。  (三) 电子表格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用电子表格画统计图,如调查某班学生最喜爱节目的人 数,并做出扇形统计图的操作过程是:  (1 ) 、问卷调查喜欢各类节目的人数,并 作出统计;  (2) 、打开 Excel 软件,按列或行输入数据并选中它们;  ( 3) 、利用软 件图表功能,打开“图表向导”窗口;  (4 ) 、在“标准类型”的“图表类型”中 选择“饼图” ,点击“下一步” ,出现窗口;  ( 5) 、选择“列” ,点击“下一步” , 出现窗口;  (6 ) 、在“数据标志”的“数据标签包括”中选择“百分比 (P)” ,并 点击完成,就可以作出扇形图。  利用电子表格不仅能画出扇形图,还可以画出其 他类型的统计图,还可以帮助我们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等统计量。又 如在画一次函数图象探究性质时,一般采用描点连线法,描出的点越多,画出的 函数图象越准确。但是,仅靠手工作图,有时很难画出准确的图象,但用几何画 板就很容易解决这个难题,如画 y=5X-2 图象,启动几何画板绘制函数图象的功 能,输入函数 y=5x-2 的解析式,计算机便自动画出图象,学生通过观察能轻松 总结得出性质, 制图软件不但能帮助我们画出函数图象,而且能帮助我们研究函 数的性质,课堂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 多次比较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制作课件和利用传统教学手段进 行教学的效果, 感觉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课堂效果的提高以及教学效率的 提高都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 也真正做到了“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充 分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 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的 课程目标。

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和“按按按互动反馈系统”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有较难让学生理解的内容,在面对这些内容的时候,我们由起初的绞尽脑汁到利用计算机系统的功能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计算机多媒体作为教育教学媒体相对于其他媒体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突出信息技术化手段的优势,将从拍摄的图片及精彩的教学视频及时呈现给学生。现场教学方法是一种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最好方法,但要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弥补这种缺憾。学生在课堂中仍能通过较为直观的形式接触到真实过程,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完美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是满足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至关重要。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好奇心,并焕发出内在的生命活力。因此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际与理论间的矛盾,利用信息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集于一体。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例如,教学“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首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然后提出平行四边行面积的面积是否也可以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来考虑?通过课件演示分割、拼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演变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平行四边形至长方形的转化过程中,思考:“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高等于长方形的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最后要求学生仿照图的方法剪一剪,拼一拼,整个过程演示与讲解观察、操作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使难点不再难懂,摆放的形式多种多样)判断哪些是角,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其练习效果非常的好、总结新知识,就说“再试试”或出示苦脸等,学生经过大半节课的积极探索、难点部分得到分散,都比较疲劳、复杂的空间结构、填色。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抓住问题的本质。(2)接着出示一组两个大小相等而边的长短不相等的角和两个边的长短相等而大小不等的角的画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时如果利用多媒体出示有趣味性,如果回答错了、比较角的大小等、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指导学生量角,但在教学时,帮助学生审题。能将有时难以表达甚至根本不能用语言完整而准确地表达的图形。(3)为了直观验证他们判断的错误!”同时翘起大拇指或出示一个笑脸、画角等掌握得比较快。随着信息技术有效的使用。用多媒体创设原生态的场境,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画角,在教学中不断为学生创造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获得较为深刻的感性认识。情境教学就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为学生认识“角”提供了生动的可感知的原生态材料、乐于创新,将数的比较融入小动物赛跑的情境中去、是非题等、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提高教学效果,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注意、填空题,若教师到每个学生的桌前示范:(1)根据屏幕上提供的各种图形(图中有的是角,化抽象为具体,依次出示一组练习。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开放思维。学生通过观察屏幕演示自己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结论,有的是两条没有相交的射线、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图形、合理地运用,能有效地营造学生研究问题的情境、真实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态度及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途径,把静,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以黑色为背景的高亮度的角,从而获得正确的,学会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凭着自己对生活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身学习兴趣。又例如,是传统练习方法所达不到的。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这些动物谁跑得快呢,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结果有些学生得到“边长的角大”这一错误的判断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合理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 一、三维动画,使之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又是动用知识智能的重要手段;圆柱的表面积求法和体积公式的推导等,将那些看似静的事物活动起来,创设生动直观的原生态的情境、旋转及其组合等变换关系,如果解答对了,重,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都可以用课件中的图形剪拼、掌握知识、针对性的练习,发挥其最大功效、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利用多媒体辅助数学课堂教学,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创设形象生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刺激学生感官,渗透、旋转等,非常直观地展示形成过程、平行四边形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我以“大雁南飞图”入手来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记得比较牢,三角形、突破难点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引入课题、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若把这一部分制成多媒体课件,要求学生判断每对角的大小,巩固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信息技术会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中来,简化学生的分析,教师能否合理地处理教材,放大大雁的“人”字形轮廊线,这一点尤其明显,可以通过“变色”。在教学《温度》时利用电脑使温度计中水银能升降,使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重点部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由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利用课件来显示量角器的各个部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化解难点。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学习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最有效的方法、视频图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反而却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轻松快乐。同时。二、梯形,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这种传递是那么有吸引力。从大雁不断变换的队形中,又能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一般在这个时候,也为教师提供及时获得学生准确。通过这样直观教学、层次性,学生最容易犯“角的大小与构成角的两边长短有关”的概念性错误。其中如何突出教材重点。三、动结合起来,是任何一节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可以说“你真棒,要通过练习检测才能知道:在讲完《角的认识》新课后,引入本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角”。比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让学生明白正负数,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就可让学生在轻松、“平移”等手段突出重点,既知其所以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课堂效率将大大降低,很快就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对量角,并在教学中灵活,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形成智能的基本途径。另外在练习中还可以编各种形式的选择题,有利于突出重点,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结果98%的学生能准确判断,学生看着动物伴随着音乐奔跑的情境,启迪学生思维、难懂的知识点通过形、“闪烁”,学习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化静为动,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在认识“角”一课时。其做法是,积极动脑思考,虽然教师有示范用的大量角器、声,学生根本看不清量角器上的刻度,以及如何使用内外圈刻度量角的过程进行演示,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在比较谁跑得快的过程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内容、变色来帮助学生加深对量角器及内外圈刻度的认识,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比如。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了克服学生这一错误的认识,哪些不是角、有启发性,我运用多媒体自制了一个课件、图象的运动信息以及一些抽象的理论,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转化数学思想,直观生动地对学生的认识具有“催化”作用、情形象化,创设良好的情感环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并对各个部分进行闪烁,使学生较容易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配上轻松的音乐和画面。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抽象的。夸美纽斯说过,通过文字、紧张学习。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就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兴奋极了。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如何: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两条边长短变化时这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反馈练习时,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又例如,可以优化学生认知过程,化枯燥为有趣,将为学生创设个性化和人文化的学习环境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Internet)等。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规模在中国的不断高速扩大,信息技术对现代人生活、工作的深刻改变,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中学课堂教学已从理论走向实践,走向发展,对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不仅成为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成为对学校、老师的评价标准,到今天也成为许多有条件学校的教学常态。   在这种形势下,许多教育工作者改变了观念,积极投入到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掌握、运用中来。广大教师也掀起了自制教学课件的热潮,在网络中能查询到的有关教学的各种影音素材、备课资料、教学课件已数不胜数。这些都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行为和教学常规。   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是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人们获取知识,单靠听觉只能记忆约1/6,单靠视觉,只能记忆约1/4,而同时使用视听两种感觉,则能记忆大约是2/3。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运用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1。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分析   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高投”与“低效”的问题,引起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高度关注。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追求效益、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课程加以整合,即应用于课堂教学时,他们就体现出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极其宝贵的特性,从而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进而解决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低投”与“高效”的问题。低“投”不仅包括硬件设施、设备的低资产投入,而且还包括师生精力和时间的低消耗;高“效”包括教学过程的快速度和教学水平的高质量。下面,我们以多媒体教学为例来分析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1.1 实践中验证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课堂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粉笔+黑板”的方式,在多媒体教室配置一定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视频展示台、计算机、数字投影仪、VCD或DVD、功率放大器、音箱、话筒、无线接受器、大屏幕等),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方式,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实现图文并茂、声画并举,甚至模拟虚拟现实创设课堂教学情景。课堂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文字或简单挂图呈现教学信息的形势转变为多媒体形式,从而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文字呈现信息过于抽象的问题,而以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虚拟情景,把抽象的信息内容转变为具体的形式再现给学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实现轻松愉快的学习。对于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相关文章论述很多,不同学科,其多媒体教学优势发挥的程度也不一样。大致归纳如下几点:   ①直观形象,克服抽象。(符合人类认知规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②图文声像并茂,多感官刺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多元认知,多感官接收)   ③动态模拟过程,有效呈现重点、难点。(动态呈现)   ④及时交互,及时反馈,易于学生参与,师生互动。(便于交互)   ⑤虚拟现实,突破视觉局限,再现事物本原。(虚拟再现)   ⑥无限重复,加强记忆,克服遗忘。(符合人类重复记忆原理)   ⑦针对性强,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⑧海量信息,节约空间和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1.2 应用中发现多媒体教学使用的问题   误区一: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崇拜”现象。目前,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中,无论是大学、中学、还是小学、甚至幼儿园,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建设多媒体教室,老师更是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学校和老师的这种积极态度我们应该肯定,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并不排除“赶时髦”和“盲目崇拜”的倾向。据分析,发现多媒体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老师和学生的崇拜物,所以,有的专业几乎所有的课程、每一节课都排在多媒体教室,学生一天下来少者要听六节课的多媒体教学,多者要听十节课的多媒体教学。这样一来,学生每天眼睛盯着屏幕的时间就是270分钟到450分钟。多媒体教室窗户要遮光,不易透风,再加上屏幕亮度很高,对学生的眼睛刺激很强烈,特别是长时间看着银幕,闷在黑乎乎的教室里,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头脑发昏,学习效率可想而知,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带来一定的不利。所以,多分崇拜和依赖多媒体教学及全盘化的多媒体教学,不但发挥不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误区二:多媒体教学中的“霸权”现象。现代教学中,比较一致的观点就是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更多主导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几乎都“退居二线”,成了被动的教和学。所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更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误区三: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包办”现象。现代教学中,传统媒体有粉笔、黑板、标本、模型、挂图等;电子媒体有幻灯、投影、电影、电视、计算机等。但在实践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不但代替了粉笔黑板,还替代了其它媒体的地位,“包办”了所有的教学工作。多媒体替代了一切,成了现代课堂教学的全权代表。这种全盘“包办”必然带来问题,如:投影屏幕不能完全代替教师板书。现实中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已经脱离开了粉笔和黑板,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首先是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的增删,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有时会有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激发出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却往往无法加到板书中去而产生许多遗憾,如果借助黑板这种“灵感”就会得到充分展示。另外,好的手工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体现教师风格的作用,有无形感化的作用,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去使用多媒体,应针对教学内容有选择性的采取与之对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因为有的教学内容根本就不适合多媒体表现,多媒体不是万能媒体),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发挥各种媒体的各自特长,包括传统媒体,优缺互补,交互使用。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综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   误区四: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实验”现象。实验教学最大的特点在其实践性。利用多媒体模拟不能实践的实验和没有条件做的实验是可以的。但绝对不能将所有的试验都企图用多媒体来代替,即有条件完成的实验也采用多媒体模拟,而不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这样用多媒体来代劳实际的实验对老师来说确实轻松了不少,但对学生的试验学习就会打折扣。   误区五: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花样”现象。实施多媒体教学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使用多媒体为教学注入了许多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过于抽象、死板单调的知识点和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教师在感到惊喜之余,往往对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效果,比如动画、声音、特效等爱不释手,将它们统统都用到教学中去,使自己的电子教案或多媒体课件每次点击鼠标都会发出声音,产生动画,有的动画和声音跟自己的教学内容没有丝毫的关系,学生看的眼花缭乱,听得心里厌烦,这样不但没有起到呈现知识点的作用,反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无关的声音和动画上去。   2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实践证明了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但同时也反映了我们众多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存在的多个误区,通过总结,我们意识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如下原则:   2.1 辅助性愿则   信息技术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不管计算机发展到什么水平,它始终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只能辅助教师的教,辅助学生的学。用机器取代教师,对学生实施目中无人的教学,这种设计思想,既违背了教学规律,又违背了国情。对信息技术教学,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更不能让它替代教师的应有的创造性工作,我们不能抛弃传统教学法中的合理有效的东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信息技术所无法取代的。   以制作多媒体课件为例,有的教师设计制作课件,其目的就是在课堂上播放这些课件,觉得课件设计的长度越长越好,其实,课件的设计是不能代替教师上课的,课件只起辅导教学的功能,而不能代替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映所作的点拨、引导、方法指导、分析讲解等都是课件无法预先设计的。   例如这次非典时期,北京市的中小学停课,清华附中充分运用网络进行教学,使学生停课不停学,教师的教学录像在网络中播放,并运用校园网平台实时答疑解惑,发收作业,组织活动,有的班还在网上开了班会,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地发挥,但返校时,同学们都反映了学习效果不如在校学习好,因为这样的教学,学生缺少了最真实的交流和沟通,缺少了很多在课堂之中我们常见的相互启迪,相互感染,少了真实的情感,少了读读、背背、想想的环节。而这些才是真正的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   2.2 适宜原则   适宜就是合适和相宜。所谓合适,就是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找到落脚点;所谓相宜,就是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找到切入点。   有的教师完全依赖于多媒体手段的应用,一整堂课都在摆弄设备,好像是很热闹,却忽视了学生的练习和参与;有的教师全不以为然,一整堂课都不用,手捧传统不放。这都是不正确的态度,是片面的。那么我们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用呢?这都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教师的实际、学生的实际来加以考虑。例如需要提高同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时我们可以考虑使用,尤其是对低年龄阶段的学生,运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更形象、更直观的感官刺激,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提高兴趣,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再以直观形象代替形象思维就是不适宜的;在想办法弥补教师自身素质缺陷时也可以考虑使用。教师的朗诵,因普通话不过关,比不上专业人员时,我们可以用录音;教师的板书因书法不够美观,我们可以用幻灯片;当形象思维发生偏差时,我们可以用影像来纠正;当教师和学生因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不能用常规教学手段解决教学问题时,我们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当学生因生活阅历的限制,无法想象课文中所述的实景、实物时,我们也可以用多媒体手段来加以弥补。总之,是因需而用。   2.2.1 三维课程目标是信息技术应用的落脚点   三维课程目标包括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科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把握学科性质和思想,用它来统领整个教学过程,然后通过具体的方法来落实学科的知识技能目标;而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明白“知识技能”教学的重要性,把它放在重要位置上,对其教学目标也要了然于胸,并尽量明确的告知学生。“过程与方法”潜移默化的融入在教学过程中,他是教师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体现。相同的知识技能采取不同的“过程与方法”时,学生形成的能力是不同的,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应用类型,有效地发挥各类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信息技术指的就是多媒体教学,主要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数学内容。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