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电脑上打开WPS演示软件,并新建一个文档,然后点击上方菜单栏里的【插入】功能键,在插入功能键里有正文、封面、目录、过渡页、结束语等选项,通过这些功能即便从来没用过WPS演示的朋友也能快速的做出一个漂亮的PPT演示课件了。首先先点击【封面】选项,为自己的PPT选择一个漂亮的封面,封面选择完毕之后再点击【目录】选项,为自己的PPT选择一个漂亮的目录吧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养成教育是终身的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叶圣陶老先生曾这样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养成教育的具体体现,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孩子年龄小,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懂得一些行为常规,但从总体上说,对常规的认识和领会不深刻、不彻底;动作行为不到位、不规范,所以更是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一、 提高认识,强化校规校纪,规范养成教育 所谓“知为先、行为后”。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首先应该让学生知道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的道理,也就是从学生的认知特性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我校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班主任向学生宣读或解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校规、校纪,提出新学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纪、班规。如:上下楼梯靠右侧通行;不在楼道内大声说话;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坚持课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要及时完成、不欠帐;课余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注意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二、 强化训练,反复抓、抓反复,勤督促,形成习惯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只停留有内容上、宣传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到行动上。百说不如一练,百炼成钢。有些行为习惯必须在强制性的训练下才能得以养成,也就是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训练。我校为了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反复进行行为的训练,从头抓起、从小事抓起。如:行队礼的训练、整理书包的训练、读写姿势的训练、上放学站排进出校园的训练、培养学生在楼道里右侧行走不大声说话等训练。 俗话说:“养成一种坏习惯只要一天,而形成一种好的习惯需要一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积年累月才能达到目的。我校为了使学生真正的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要求教师勤于督促并严格按照《中小学生的行为准则》规范学生的行为。平时发现表现不好的学生、经常被值周生扣分的学生,我们的教师都会用一种正确的态度指出他们的不足,帮助他们及时纠正。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时,都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反复督促、绝不放松的态势,即使遇到学生出现了反复的情况也没有放弃和气馁,孜孜不倦的、不厌其烦的对他们进行教育和训练。久而久之,使学生化外来的强制性的行为转化为内在的自觉的一种行为习惯。 三、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引领养成教育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父亲习惯在每天工作之前,到酒馆里喝上一杯酒,这已经成为他的一个习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他依然在吻别了妻儿后,又径直走向酒馆。没有走多远,他感觉有人跟在他的后面,当他转身时,发现他不满8岁的儿子正踩着他留在雪地上的脚印,并且兴奋地说:“爸爸,你看,我正踩着你的脚印!”孩子的话使他为之一振,心想:“我要到酒馆喝酒,儿子却在跟随我的脚印!”从那天起,他改掉了每天早晨喝酒的坏习惯,再也不光顾酒馆了。 有道是,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因为在小学生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永远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老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学生的言行。比如,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果皮纸屑随手乱扔,教室里、操场上有了垃圾,同学们却视而不见。那么我校的教师们身体立行,从自身做起,伸伸手、弯弯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同时,组织班队会展开讨论,乱丢垃圾的害处:不但影响校容、校貌,而且还容易滋长寄生虫、病菌,漫延、传播传染病等,会给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使学生们在认识上有所改变,进而落实到实际行动中,逐渐养成无论在操场上、还是教室里、还是在大街上,看到地面上的垃圾就随手把它拣起来的良好卫生习惯。久而久之,同学们就会感受到保护环境和爱护环境的快乐,也就是伸伸手、弯弯腰,举手之劳而已。同时还会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带动每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使全社会的公民都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从身边做起,保护环境、爱我家乡,提高和增强全社会公民的环保意识。 四、 建立家、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在养成教育工作中,可以说,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教育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社会是养成教育的第二课堂,更是养成教育成果的展演舞台。 首先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沟通家长和学校的情感。通过家访、家长学校、家校互动卡及家长座谈会等对家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家庭教育我校提出明确的要求和作法:如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不让孩子沉溺于游戏和进游艺厅、让孩子学会自理、对来客要有礼貌、不乱花钱、不乱吃小食品等,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和规范学生,学生放学回家后,明确告诉家长也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在不断督促和强化中,防止他们坏习惯的滋长。这样,家长和学校在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就达成了共识、达到了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进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是学校与社会的结合,我校积极协调与社会的关系,定期邀请相关的领导、模范人物来校做报告,开展帮教活动;同时聘请校外辅导员做法律知识讲座和交通安全教育讲座。进而要求学生:在校争做好学生、在家争做好孩子、在社会争做好公民;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参观、去实践、去体验,使学生在实际体验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如组织学生参观农民画馆、南照山烈士陵园、北大营军营,到社区、到街道参加公益事业劳动等,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但增强了社会的责任感,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公共道德观。 五、 树立先进典型,促进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 在养成教育中,树立先进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引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意或无意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和暗示,促使同学们产生强烈的荣誉感,进而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比如:开展“优秀少先队员”评选、“文明守纪好少年”评选、“班级纪律卫生流动红旗”的评选、“争当安全小卫士”、“争当卫生小标兵”等活动,以这样的方式促进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在榜样的感召下,促进了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当然,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还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育和规范中,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力求做到:了解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赏识每一位学生。对于犯错的学生,不妨给他一把椅子,听他一次倾诉、给他一份关爱、送他一份宽容、给他一点理解、送他一份期待。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学生的成功人生铺路。投稿单位:第二实验小学作者:王启军审核:韩晓丽

小学生养成教育资料课件怎么做 第1张

好习惯终身受益

养成教育主要是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它是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学生在活动中吸取教训,从而在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在这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真切的体会到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的重要性。我认为班级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形不成优秀的班集体;一个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会有似锦的前程。下面我就谈谈我自己粗浅的认识。养成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德育习惯的形成是我们品德教育的结果,它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有认识而没有养成行为习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德育教育的“质”的指标。看一个学校办得好坏,只要看看学生的行为习惯,看看校风,基本情况就掌握了。因此,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重视抓学生的养成教育,使之成为品行优秀、表里如一的人。总而言之,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多年的教学工作,让作为一线教师的我,深深感受到:学校是培养学生能力,进行养成教育的有利环境。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首先,教育教学活动是抓好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良好的教学习惯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抓了:听、看、疑、想、讲、做的习惯,做到具体要求具体抓,扎实有效促提高。 1、认真听讲。我在上课时,要求学生认真听,让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记,抓住重点。不但要听老师讲课,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随时准备补充,纠正别人的回答,踊跃争辩,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不会分散,并且使学生在急辩中增长自己的知识和能力。2.勇于质疑。常言道,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质疑提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敢于提问题的好习惯。3.善于思考。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并能注意提高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为创新思维提供了条件。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肯动脑筋去想问题。这除了靠老师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子,使学生对老师的问题人人都动脑去想。 4、积极发言。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在课堂上我尽量让学生多说,并促进学生多想。学生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我十分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我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能踊跃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做到举手发言,声音响亮清晰,讲完整话。

可以问问这个校长,安徽省很有名的http://forum.wenming.cn/postDetail.do?view=1&id=1095936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内容1、学会倾听的习惯(1)上课不做小动作,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2)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看他们发言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3)要倾听老师讲解,并按要求认真练习。2、善于思考的习惯(1)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2)善于发现,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教师请教。(3)课前预习知识,不明白的问题提前做好标记。3、敢于提问的习惯((1)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交流,不怕说错。(2)发言时,站得直,口齿清,讲普通话,声音要洪亮。4、与人合作的习惯(1)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共同解决问题。(2)与同学交流时,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5、自主读书的习惯(1)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注重知识的积累。(2)乐于读书,愿意和书交朋友,养成阅读的好习惯。(3)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看不健康光盘,不浏览不健康网站。(4)爱护书籍,不在公用书籍上乱写乱画。6、认真书写的习惯(1)读写姿势端正,会正确执笔,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头,执笔处离笔尖一寸。(2)书写端正大方,保持卷面洁净,不乱用涂改液和修正纸。文字和符号都要规范,格式要美观。7、自评互评的习惯(1)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渐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学会激励性的评价,既会评价自己,又会评价别人。8、搜集资料的习惯(1)能利用查阅图书、上网浏览、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渠道主动搜集与学习相关的材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2)对搜集的各种资料能进行分析、归类、整合。9、动手操作的习惯(1)学生能独立完成教科书上所要求的各类操作实验,操作步骤正确。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1)能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认真完成并细心检查作业。(2)注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扩展资料: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1、举止文明的习惯(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3)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8)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彩。2、诚实守信的习惯((1)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2)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3)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3、尊重他人的习惯((1)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2)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3)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4)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5)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6)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自己的家庭情况不能随便告诉别人。)4、守时惜时的习惯((1)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2)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3)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4)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5、懂得感恩的习惯((1)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顶撞父母、老师。(2)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3)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4)孝敬父母,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5)要尊重环卫工人、交通警察的劳动。)6、勤俭节约的习惯((1)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划,不随便撕扯作业本。(2)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3)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4)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开关。(5)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轻开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划乱贴)7、遵守秩序的习惯((1)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2)上下学排路队,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过路口,注意避让车辆。(3)购物、上车时自觉排队,不加塞,集会时按指定位置就座。在公共场合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4)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8、勤于动手的习惯((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叠被褥,自己洗衣物。(2)利人利已,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9、锻炼身体的习惯((1)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内外文娱、体育、科技活动,上好“两操两课”。(2)学习运动常识,做好自我保护。(3)在运动中要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在活动中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危险性较大的活动。)10、讲究卫生的习惯((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2)饭前便后洗手。(3)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4)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见到废纸等垃圾物要主动捡起放到果皮箱里。(5)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6)不吃变质食物,不喝生水。)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养成教育

所说的养成教育就是指通过学校对小学生,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进行的一种教育。主要内容有下面几个方面。1.情感教育,在小学阶段,儿童的智慧、美感都在不断发展。他们能够用社会道德标准,来解释自己情感产生的原因,而不是以自己的好恶作为唯一的标准。2.自控力,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还不善于自觉地、独立地向自己提出,意志行为的动机和目的;而是由家长、教师来提出。从三年级起,孩子们的自控能力会有明显发展。3.自我意识的发展,低年级学生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差,在评价别人或评价自己时,基本上是成年人评价的重复。拓展资料:理论基础大成模型是对往圣先贤人格发展的总结与提升,以人体结构为模型,将全息人格分为道、德、知行、时间、契约、行为、结果、情感、抉择九个部分,以生命进化为前提,在外和内谐的格局内呈螺旋状平衡向道接近成长模型。教育认知我们始终认为:中小学教育即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初步的智力培养。这既是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得以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对中小学生进行“两全”教育的具体措施和手段。我国针对所在山区学生“性子野、习惯差”一实际情况,在“重视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上做了一些较为实在的具体工作,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上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具体一些做法如下。从小学到中学,常听说班里丢东西。起初是丢铅笔、橡皮、刀子、笔记本之类的,后来是丢钱。听我妹妹说,她的一个上了中专的同学的班里,什么东西都丢,丢钱不说,BP机、快译通、CD机等都丢。也就是说,如今,对一些学生来说,拿别人东西不还甚至将别人的东西窃为己有已是家常便饭。这情形真令人不安和忧虑:不偷不盗可是人应当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啊。如此品行不端的学生,走入社会后将会怎样?可回过头来想一想,如今,一些成年人的品行又如何呢?恐怕更令人汗颜。众所周知的假冒伪劣产品的层出不穷和无孔不入,说假话办虚事多吃多占贪污受贿现象的逐渐蔓延和日益严重,不正是一些有判断力有自制力的成年人所为吗?毋庸讳言,当今国人已面临能否守住伦理底线(即每一个社会成员应自觉遵守的最低限度的道德规范)的问题,以致有良知的学者著书疾呼。北大伦理学教授何怀宏指出,“不杀人、不说谎、不欺诈、不奸淫、不偷盗,在市场经济下亟待重申。你可以做不到舍己为人,但你不能损人利己;你可以不是圣贤,但你应该认同道义和人道。你攀升不到道德最高境界,但道德最低下限必须坚守,那是人类的最后屏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所说的养成教育就是指通过学校对小学生,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进行的一种教育。主要内容有下面几个方面。情感教育,在小学阶段,儿童的智慧、美感都在不断发展。他们能够用社会道德标准,来解释自己情感产生的原因,而不是以自己的好恶作为唯一的标准。小学三年级开始,孩子们的情感是从不自觉到自觉,从易变到初步稳定的一个转折点。三、四年级起他们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情感逐步从外露性向内稳性转化。2.自控力,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还不善于自觉地、独立地向自己提出,意志行为的动机和目的;而是由家长、教师来提出。从三年级起,孩子们的自控能力会有明显发展。3.自我意识的发展,低年级学生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差,在评价别人或评价自己时,基本上是成年人评价的重复。中年级学生开始学会,独立地把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的行为加以比较,试图做出独立地评价。高年级的孩子,这种自我意识的独立性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调节能力方面,低年级孩子一般能力较差,主要靠成年人、老师的提醒、说明、劝说、暗示、还有一些强化手段,使孩子们逐渐掌握社会的行为规范。高年级的孩子,一般能自觉地根据活动的目的,克服内外的困难和障碍,正确的判断是非,表现出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与自我监督的能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1、走好路的习惯。上学、放学路队整齐有序,按照一路纵队行走,进出校门规范、有条理,避让走在前面的同学,不插队,不散队,坐车的同学上下车要注意队伍整齐,不争抢、不拥挤;不乱穿马路,过路口注意避让车辆,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  2、扫好地的习惯。每天自己要打扫自己房间的卫生,做到洁净、有序;到学校后,要积极的负责班级的卫生情况,扫地时要先洒水,打开门窗,摆好桌椅和教室内的其他物品,有顺序的轻轻打扫,不能用力将地面的灰尘散布在教室里。  3、做好操的习惯。按时、按要求参加课间操、眼保健操,课间操集队做到快静齐,动作准确优美,规范,做操时不说话、不疯打闹,跟随指挥员的口令,认真、正规的做操;眼保健操要做到动作准确、到位,有力度,符合眼操标准。  4、上好课的习惯。课前准备好上课用的文具用品,要在上课铃响前进教室,上课时间要做到认真听讲、积极大胆发言,敢于向老师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向其他的同学多多请教,遵守课堂纪律,不说话,不东张西望,不前后转头嬉闹,不做小动作,不打扰别他人,认真完成课堂练习。  5、读好书的习惯。认真阅读自己的教材课本和一些有意义的课外读物,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的图书室阅读对自己成长有作用的书籍和报刊资料等,学会使用班级中的图书角,多与他人交换书籍来阅读,多订阅有益的书籍报刊等,学会读好书、好读书。  6、写好字的习惯。用正确的姿势来写字,不趴着写、不靠近本子写,眼离书本要有一尺的距离,胸离课桌一拳远,手握笔要有力,坐姿端正,一笔一划写到位,经常的加以练习,写出清晰漂亮的文字。  7、算好题的习惯。做题前应认真阅读题目要求,审好题后按照要求来作答,看清题目内容,不急答、不慌答、不乱答,答题时要多想课本中类似该题的作答标准和方法,答题结束要再次阅读题目要求,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比对,确保答题的准确度。  8、说好话的习惯。对待自己的长辈或者老师,要态度诚恳,轻声应和,不能大声叫喊或是顶撞;对待同学要语气和蔼,不嘲笑、不讽刺、不挖苦,遇到有困难的同学要耐心帮助,而不能对其大喊大叫;见到师长、客人主动问好,回答师长问话要起立,声音响亮。  9、勤俭节约的习惯。不和同学攀比吃穿和学习用品;不向父母或长辈要压岁钱,零花钱;不在书本上乱写乱划,不浪费一张纸,用过的纸张不随意仍掉,看看是否还有其他用途;不浪费水电,做到人走灯灭、人走水龙头闭;不乱花一分钱不浪费饭菜,不挑食,不偏食。  10、诚实有信的习惯。答应别人的事应当做到,难以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诚实守信,不说谎话,不弄虚作假,考试不作弊;借东西要按期归还,损坏了要说明原因,并按价赔偿。

学习习惯:听课一心一意,作业做完才能玩,做完作业要检查,口头作业不忽视生活习惯:作息有规律,生活能自理,有困难要求助爱护公物,也珍惜自己的物品讲卫生,爱劳动等等大标题就这些,你再扩充一下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小学生养成教育资料课件怎么做 第2张

通过养成内在不断自我更新的习惯,把学生从低级的学习行为习惯中解放出来,从而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最终实现教育的终极:不教而教;从孕育良好的品质与道德行为入手,健全人格,协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培养平和稳定的心理状态。养成教育又不仅仅是行为道德习惯的教育,它的内涵和外延要更广更深,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系统工程,是大教育,但具体操作层面上的落点当然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理念与实践体系很可能是一种重要的办学理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的工作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都已明确指出,德育对于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推行养成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在中小学推行德育的明确要求。扩展资料良好的习惯不是靠一天两天,说养成就能养成的东西。对于课外注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既有阶段性,又有侧重面。即在某个阶段主要解决什么不良行为或形成什么良好习惯,都有一个侧重。这个侧重每位老师心中都要有数,以便统一步子,取得最佳效益。阶段性的潜伏期,我们视养成其习惯难易程度而定。容易纠正的不良行为,或能很快养成良好习惯的行为,如:熟人见面互相问好,潜伏期短些;对于一些较难改正,顽固性的坏行为,或短时间较难形成良好习惯的行为,如:一些本性的行为,潜伏期一般要长一些。其目的是一个——实现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1.以培养全体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文明、礼仪等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深入开展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促进学校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2.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3.抓好“四种习惯”的养成,即学习行为习惯、生活行为习惯、安全行为习惯、文明礼仪行为习惯。4.“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教育,尊重长辈,听父母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5.专项治理活动。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管理的需要,学校在日常学生德育管理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一系列的德育专项治理活动,以每两周为一个周期,进行一个主题的专题治理。目标任务: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和文明行为。引导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安全生存、文明生活和自主学习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使他们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更是学校高效管理的重要保障。中小学德育是从抓养成教育开始的,从培养一系列的具体行为习惯着手的。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生是社会未来的主人,使他们从小就懂得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具有健康的道德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基础。而这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一、 以培养全体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文明、礼仪等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深入开展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促进学校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二、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安全生存、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使他们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 三、抓好“四种习惯”的养成,即学习行为习惯、生活行为习惯、安全行为习惯、文明礼仪行为习惯。 1、“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课前要预习,上课有准备,课堂专心听讲、勇于提问、积极回答、勤于思考,课后按时完成作业。这样能培养学生学习的意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2、“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生活有序 ,早起床,不睡懒觉; 起床、穿衣、洗涮、整理内务行动要快; 不迟到、不早退、按时到校、及时回家,天天洗脚,经常洗澡,常剪指甲,穿戴整洁;不吸烟、不喝酒、不打闹;不乱扔瓜皮、果壳、纸屑、杂物,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爱护公物、保护花草树木;节约水电、爱惜粮食,正确支配零用钱,不吃零嘴等等;这样学生养成勤劳俭朴、生活有序、自强自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积极进取、健康向上、团结友爱的精神。 3、“安全行为习惯”教育,加强安全法制意识,不偷窃、不敲诈、不勒索别人的财物;养成防火、防电、防溺水的良好习惯;在马路上不打闹,不骑车带人,不闯红灯;不打架滋事,更不随意叫家长或亲友到学校无理取闹,更不同校外人员勾结寻衅滋事;不攀越栏杆、校门及围墙;注意饮食安全。这样可以使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形成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4、“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教育,1、尊重长辈,听父母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2、接受长辈物品时要起立双手接,受到赞扬时说“谢谢”; 3、上学或外出回家见到父母、长辈有礼貌地问候,外出时向父母道别,说明去向; 4、吃饭不独占独吃,先让长辈就座,吃完饭要对同桌吃饭的长辈或客人说“请慢用”; 5、关心父母等长辈的身体,父母生病要问候,端水送药,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6、有客人来访,接待热情、周到,要使用“欢迎光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7、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早上问早、中午问好,放学见到老师说“再见”,进出校门、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 8、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 9、同学要互助,不以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10、参加升降国旗,要严肃、庄重、衣着整洁。 五、专项治理活动 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管理的需要,学校在日常学生德育管理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一系列的德育专项治理活动,以每两周为一个周期,进行一个主题的专题治理。 二、目标任务重基础,强训练,创特色,上台阶。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和文明行为。引导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安全生存、文明生活和自主学习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使他们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遵守公德、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提高主动参与社会交际的能力,拓展自我生存空间。 三、活动基本原则: 我们的德育工作要体现时代感,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坚持与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坚持与时俱进,继承和创新的原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坚持课内课外统一的原则;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学校行政值日、政工处、各处室、各班主任、各任课教师齐抓共管的原则。 四、实施内容: (一)把学习习惯抓实 学生在学校里最多的活动就是学习,而且和每个老师息息相关,从学习习惯抓起容易形成全校合力。学习习惯主要包括主动学习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五、专项治理活动 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管理的需要,学校在日常学生德育管理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一系列的德育专项治理活动,以每两周为一个周期,进行一个主题的专题治理。 二、目标任务重基础,强训练,创特色,上台阶。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和文明行为。引导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安全生存、文明生活和自主学习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使他们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三、主要内容(一)抓好学生品行习惯的养成。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教育和训练应当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础性工作,要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诚信教育,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要教育学生爱护环境,要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引导学生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二)抓好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使人终身受益的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注意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身体力行,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切实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要强化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不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能坚持做一些家务劳动,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生产劳动。要爱惜身体,积极锻炼身体,培养体育爱好,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三)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学生成绩进步的法宝,抓好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也是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科学学习方法的获得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要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为切入点,抓好普遍性学习习惯和不同学科学习习惯的养成,努力培养出有较强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乐于发现和探究,且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学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问题提出的背景:最近,“小学三年级效应”日益受到家长、老师的关注。所谓“小学三年级效应”,就是原本成绩优秀的学生到了小学三年级却突然成绩下滑。究其原因,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学习方法,到了三年级终于暴露出基础差的问题;。如何对三年级小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因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由于三年级的学生都是刚从二年纪进入的新生,入学后,他们首先感到非常新鲜,尤其是刚开学前几周,使他们异常兴奋。每到下课,他们就冲出教室,如同出笼的小马在操场狂奔,结果可想而知,重则头破血流,轻则大哭小叫。下课是这般模样,那上课呢?有的自由漫步,有的大声交谈,有的嘴里吸着什么,有的才坐下又像弹簧一样跳起来冲了出去,原来他刚想起来要上厕所了。开学的几周,我感觉自己像一个老太太,每天唠叨着:铃声响进课堂,安安静静等老师。下课要及时上厕所,要做好课前准备。上课说话要举手,不能随便离开座位。不能随便扔垃圾,见到垃圾要随手捡起来。上下楼梯靠右行,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上学不要迟到,也不能随便离开校园回家。服装穿戴要整齐,有病有事要请假。二、养成教育要坚持不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这些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很简单,可是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让他们做好并不容易。小孩子看懂了,学会了,还不等于他们会按要求去这样做。要想让他们养成习惯,必须经过长时期的坚持才能形成,还要经常检查,经常指导,力求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习惯成自然”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因此,作为三年级孩子的班主任,我们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我们需要经常在孩子们耳边耐心唠叨,并且以身示范,让孩子们耳听目染,学会跟着做。看不懂的就一对一,手把手的教。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不佳,可不能灰心无辄。要知道矫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过程,就好似一个漫长的较量的过程。我们只有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有的学生做作业动作慢,坐姿不正;有的学生握笔姿势错误,屡教不改;有的学生坐立不稳,东张西望;有的学生喜欢吮吸手指;还有的喜欢课间追跑……这些坏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你要一下子让他改正过来,是不可能的。往往你刚提醒,转身之间他又那样了。又比如扫地,有些孩子直着腰,拿着扫帚满地乱划拉。我就告诉孩子们,扫地要弯下腰去,用扫帚的整个斜面接触地面,按顺序从后向前扫。小角落就把扫把竖起来扫。抹灰时,有些孩子抹布上的水太多,在门上、讲台上留下一道道脏水印。我就教孩子们,抹布拧干再擦。排课桌要横里竖里一起看。劳动的程序讲得越清楚,指导越具体,孩子学会、学好的可能性越大,成功机会越多,就越能激发孩子的劳动热情。所以,我们班主任要在平时多提醒,多督促,多鼓励,多表扬,多示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一定能看见成效和回报。三、养成教育要方法多样1、以儿歌规范学生的言行 比如讲握笔姿势的时候有一首儿歌:“头正、肩平、脚着地,一寸、一拳和一尺。”学生一下子就加深了印象,在平时写作业的时候也注意到互相提醒了。2、以故事指导学生的言行我们班有六十多个孩子,时间一长,就免不了产生矛盾,有的时候事情接连不断地发生,老师就忙于解决这些事情,非常费神。虽然在班会课上,我多次给他们学习《小学生守则》,学生学完了也知道要友好相处,互相帮助,但他们毕竟年龄太小,一遇事就又不知该如何做了。于是,我便找来王二小、小萝卜头、邱少云、雷锋的故事,利用班会课时间给学生讲。通过讲故事,提高了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帮助他们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3、以榜样感染学生的言行模仿是三年级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他们模仿力强,可塑性大,对周围的人和事很关注,尤其崇拜自己的班主任。所以,班主任的言行对于引导三年级的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来说至关重要。平时在和学生、家长和其他人的交流中,我经常有意识地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当发现卫生区,教室有纸片时,我总是立即拣起;教室桌椅不齐时,我总是轻轻地摆放整齐;讲台不干净时,我总是及时清理干净……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就会学着去做。有的时候老师怎么说学生也记不住,这就要求老师抓典型事例,加深学生印象。针对扫除工具的摆放问题我是这样做的:有一次,在大家扫除完后,大多数同学都坐好了,这时候,李会同学拿着一个大扫帚急急忙忙地走进教室,他把其它的扫帚摆好才走到座位上。这时候,我大声地表扬了李会,同学们的眼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然后我再慢慢地教育全班同学,这样同学们也印象深刻,从此每个人用完扫除工具后,都整齐地摆放在原位。 对小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起点要低 要从最根本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要求抓起,扎扎实实地为学生打好基础,如儿童入学第一周就要教他们坐、站、听、写和答等要求,教师要一边要求一边指导儿童做,在此基础上,经常进行强化训练,正确的坐姿、站姿、听姿、写姿和答姿就养成了。二、坡度要小 抓行为教育,就从容易做到但又往往最容易被忽视的小事抓起。教学生懂得,“在学校”进办公室或与老师说话要“轻声”,不要妨碍其他老师办公;“在家庭”如有人工作、学习、生病或睡觉时,说做要“轻声”。这种小坡度的要求和训练,即培养了小学生讲文明的良好习惯,又培养了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三、做事就近 对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要坚持从小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做了就能见效果的事情做起。如教学生养成爱劳动的习惯,首先要教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学会穿衣、穿鞋、洗红领巾等,逐步养成自我服务的好习惯。逐步树立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集体的事情抢着做”的初步概念。四、要求要细 对小学生提出的每一点要求,都应该是具体的,让他们听得懂,学的会,记得住。如教小学生认真听课,可编成顺口溜:“要想学习成绩好,认真听讲很重要;课前准备要做好,眼看前方坐端正;不玩东西不说话,举手回答声音响”。五、重视实践 养成教育的关键要导之以行,把说理和指导实践结合起来。要使行为教育做到“可见、可学、可仿、可行”。班级活动是班集体建设的命脉,其根本目的是更有效地教育学生。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快速成长。而游戏、玩耍、活动是学生的天性。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天真,可塑性强,开展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活动,花力不多却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何乐而不为呢?我先后组织学生开展了"献给家人一份爱"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回家为家人做一件事,说一句问候的话。总之,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强化的过程,我们三年级的班主任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强化训练,加深烙印,习惯成自然,来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取得的成效: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重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着力点,既有效地提高了教育质量,又实现了课改新要求。三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处于容易塌腰阶段。就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课上进行趣味教学,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好学生的纪律。利用预备铃之后的时间让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工作,并且在课后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根据学生的表现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在日常学习中,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渐养成认真听课、认真作业、下课好好休息、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如今我们班的学生不仅养成会听课的好习惯,集体荣誉感强,而且整个班集体形成了健康向上、团结协作、凝聚力强的氛围。虽然我们的养成教育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的,但并不表示没有问题。今后,在这方面的工作更需要注意积累,不断提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学习,吸收别人的经验,把学生的养成教育做得更好。另外,对行为规范训练的落实不是非常到位,没有从细小处入手,很多活动都在尝试、探索当中,还有很多缺陷与不足,有待不断完善。根据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行为规范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贵在坚持,持之以恒。今后如何将活动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更好结合,这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由于三年级的学生都是刚从二年纪进入的新生,入学后,他们首先感到非常新鲜,尤其是刚开学前几周,使他们异常兴奋。每到下课,他们就冲出教室,如同出笼的小马在操场狂奔,结果可想而知,重则头破血流,轻则大哭小叫。下课是这般模样,那上课呢?有的自由漫步,有的大声交谈,有的嘴里吸着什么,有的才坐下又像弹簧一样跳起来冲了出去,原来他刚想起来要上厕所了。开学的几周,我感觉自己像一个老太太,每天唠叨着:铃声响进课堂,安安静静等老师。下课要及时上厕所,要做好课前准备。上课说话要举手,不能随便离开座位。不能随便扔垃圾,见到垃圾要随手捡起来。上下楼梯靠右行,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上学不要迟到,也不能随便离开校园回家。服装穿戴要整齐,有病有事要请假。二、养成教育要坚持不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这些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很简单,可是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让他们做好并不容易。小孩子看懂了,学会了,还不等于他们会按要求去这样做。要想让他们养成习惯,必须经过长时期的坚持才能形成,还要经常检查,经常指导,力求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习惯成自然”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因此,作为三年级孩子的班主任,我们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我们需要经常在孩子们耳边耐心唠叨,并且以身示范,让孩子们耳听目染,学会跟着做。看不懂的就一对一,手把手的教。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不佳,可不能灰心无辄。要知道矫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过程,就好似一个漫长的较量的过程。我们只有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有的学生做作业动作慢,坐姿不正;有的学生握笔姿势错误,屡教不改;有的学生坐立不稳,东张西望;有的学生喜欢吮吸手指;还有的喜欢课间追跑……这些坏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你要一下子让他改正过来,是不可能的。往往你刚提醒,转身之间他又那样了。又比如扫地,有些孩子直着腰,拿着扫帚满地乱划拉。我就告诉孩子们,扫地要弯下腰去,用扫帚的整个斜面接触地面,按顺序从后向前扫。小角落就把扫把竖起来扫。抹灰时,有些孩子抹布上的水太多,在门上、讲台上留下一道道脏水印。我就教孩子们,抹布拧干再擦。排课桌要横里竖里一起看。劳动的程序讲得越清楚,指导越具体,孩子学会、学好的可能性越大,成功机会越多,就越能激发孩子的劳动热情。所以,我们班主任要在平时多提醒,多督促,多鼓励,多表扬,多示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一定能看见成效和回报。三、养成教育要方法多样1、以儿歌规范学生的言行                               比如讲握笔姿势的时候有一首儿歌:“头正、肩平、脚着地,一寸、一拳和一尺。”学生一下子就加深了印象,在平时写作业的时候也注意到互相提醒了。2、以故事指导学生的言行我们班有六十多个孩子,时间一长,就免不了产生矛盾,有的时候事情接连不断地发生,老师就忙于解决这些事情,非常费神。虽然在班会课上,我多次给他们学习《小学生守则》,学生学完了也知道要友好相处,互相帮助,但他们毕竟年龄太小,一遇事就又不知该如何做了。于是,我便找来王二小、小萝卜头、邱少云、雷锋的故事,利用班会课时间给学生讲。通过讲故事,提高了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帮助他们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3、以榜样感染学生的言行模仿是三年级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他们模仿力强,可塑性大,对周围的人和事很关注,尤其崇拜自己的班主任。所以,班主任的言行对于引导三年级的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来说至关重要。平时在和学生、家长和其他人的交流中,我经常有意识地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当发现卫生区,教室有纸片时,我总是立即拣起;教室桌椅不齐时,我总是轻轻地摆放整齐;讲台不干净时,我总是及时清理干净……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就会学着去做。有的时候老师怎么说学生也记不住,这就要求老师抓典型事例,加深学生印象。针对扫除工具的摆放问题我是这样做的:有一次,在大家扫除完后,大多数同学都坐好了,这时候,李会同学拿着一个大扫帚急急忙忙地走进教室,他把其它的扫帚摆好才走到座位上。这时候,我大声地表扬了李会,同学们的眼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然后我再慢慢地教育全班同学,这样同学们也印象深刻,从此每个人用完扫除工具后,都整齐地摆放在原位。 对小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起点要低     要从最根本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要求抓起,扎扎实实地为学生打好基础,如儿童入学第一周就要教他们坐、站、听、写和答等要求,教师要一边要求一边指导儿童做,在此基础上,经常进行强化训练,正确的坐姿、站姿、听姿、写姿和答姿就养成了。二、坡度要小     抓行为教育,就从容易做到但又往往最容易被忽视的小事抓起。教学生懂得,“在学校”进办公室或与老师说话要“轻声”,不要妨碍其他老师办公;“在家庭”如有人工作、学习、生病或睡觉时,说做要“轻声”。这种小坡度的要求和训练,即培养了小学生讲文明的良好习惯,又培养了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三、做事就近     对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要坚持从小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做了就能见效果的事情做起。如教学生养成爱劳动的习惯,首先要教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学会穿衣、穿鞋、洗红领巾等,逐步养成自我服务的好习惯。逐步树立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集体的事情抢着做”的初步概念。四、要求要细     对小学生提出的每一点要求,都应该是具体的,让他们听得懂,学的会,记得住。如教小学生认真听课,可编成顺口溜:“要想学习成绩好,认真听讲很重要;课前准备要做好,眼看前方坐端正;不玩东西不说话,举手回答声音响”。五、重视实践    养成教育的关键要导之以行,把说理和指导实践结合起来。要使行为教育做到“可见、可学、可仿、可行”。班级活动是班集体建设的命脉,其根本目的是更有效地教育学生。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快速成长。而游戏、玩耍、活动是学生的天性。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天真,可塑性强,开展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活动,花力不多却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何乐而不为呢?我先后组织学生开展了"献给家人一份爱"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回家为家人做一件事,说一句问候的话。总之,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强化的过程,我们三年级的班主任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强化训练,加深烙印,习惯成自然,来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取得的成效: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重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着力点,既有效地提高了教育质量,又实现了课改新要求。三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处于容易塌腰阶段。就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课上进行趣味教学,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好学生的纪律。利用预备铃之后的时间让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工作,并且在课后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根据学生的表现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在日常学习中,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渐养成认真听课、认真作业、下课好好休息、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如今我们班的学生不仅养成会听课的好习惯,集体荣誉感强,而且整个班集体形成了健康向上、团结协作、凝聚力强的氛围。虽然我们的养成教育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的,但并不表示没有问题。今后,在这方面的工作更需要注意积累,不断提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学习,吸收别人的经验,把学生的养成教育做得更好。另外,对行为规范训练的落实不是非常到位,没有从细小处入手,很多活动都在尝试、探索当中,还有很多缺陷与不足,有待不断完善。根据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行为规范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贵在坚持,持之以恒。今后如何将活动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更好结合,这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请添加详细解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