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析:这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对于本单元的内容起到了引领作用。教材“从今天到哪玩”引起学生对于天气的关注和兴趣,继而展开学习其他天气知识内容。其实三年级学生说到天气一点儿也不感觉到陌生,也能够在他们的记忆力想象得到天气变化对于生活学习的影响。他们对天气的认识和了解大多来自经验的积累和别人的传授,因此这些是不全面的,有的还是不科学的。所以这课首先从引发学生兴趣入手,逐步让学生自觉关注天气现象,掌握天气变化,把天气变化和自己的生活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从生活中学习天气方面的有关知识,其次是把一些天气现象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引入天气预报和气象符号等知识,让学生科学、准时、有效地了解天气变化和人类活动的联系。最后是让学生了解现代和古代人们掌握天气情况的手段与方法。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通过猜谜语等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有关天气方面基本知识;2、通过观看课件等环节让学生知道天气预报的由来,了解现代掌握天气情况的主要途径;3、组织学生自己自由设计喜欢的天气符号,逐渐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4、让学生搜集一些我们当地的天气谚语。二、知识与技能:1、了解用气温、湿度、降水量、气压、风力、风向等来描述天气;2、能够自己设计符号来表达天气情况,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3、掌握了解天气情况的常用途径和天气预报的由来。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天气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2、明白天气预报制作过程和知道天气预报不是绝对准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认识一些常见的天气符号;2、了解获得天气预报的各种途径。二、难点:1、知道运用天气指导自己的学习活动;2、学会用气象符号记录当天的天气变化;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1、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的背景音乐和视频,各种天气的图片。2、出示各种常见的天气符号和老师设计的符号。3、介绍近代“天气预报”由来的视频。4、各种民间天气谚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话题。1、播放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渔舟唱晚》,烘托课堂气氛,引领学生关注天气。2、在背景音乐中,和同学们一起猜一猜谜语——“千根线,万根线,掉到河里都不见”。同学们猜出这是什么吗?3、集体朗诵单元扉页的一段关于“风”的小诗“你见过它吗?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谈话小结:刮风和下雨是我们最为常见的天气现象。4、提问:有谁能说说看,你都知道还有那些天气情况呢?播放课件:各种天气现象的图片、声音等。5、天气情况各种各样,它对我们的生活有没有影响呢?比如说……(组织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相互讨论)6、提问:那大家来看一下,今天天气怎么样,有没有影响我们?谁来描述一下。(板书:今天天气怎么样)(设计目的:通过大家熟悉的“天气预报”背景音乐、谜语和诗歌,启发学生回顾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探究话题——天气。)二、认识常见天气符号,把握特征并尝试自己设计。1、谈话:看到书中的同学在准备外出活动之前,首先要了解一下当天当地的天气情况,不然会影响到他们的活动计划的。看来掌握一些天气知识对于我们来说尤为重要,我们一般是从哪里获得天气情况信息的呢?2、提问:天气预报是从哪些方面来预报天气的?(天气、气温、风力风向、云层)。但是天气情况各种各样,变化无常,用文字写起来太麻烦,能不能用一些简单的符号来表示呢?3、课件出示常见的天气符号。(1)讲解:就像交通标志一样天气状况也可以用符号表示。(2)说明用符号表示的特点:(板书)简单、直观、方便。4、谈话: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当一回设计师,设计出属于自己的天气符号呢?(1)要求:比一比谁的设计合理、科学、简单、好认。(2)图片展示老师自己设计的符号和部分优秀学生设计的符号。同学们设计的天气符号各有特色,想不想看看电视上的天气符号是什么样的?和自己比较比较。(播放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视频)5、我们除了用词语、符号能描述天气,还可以用动作、声音表示有些天气现象,请同学上讲台表演“寒冷、炎热、刮风、雷电等”(设计目的:让学生设计天气符号和动作表示天气,渗透可以用多种形式进行记录观察到的现象的教学理念,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讲解天气预报符号的目的要让学生掌握有关科学的天气知识。)三、了解获得天气信息的各种途径。1、谈话:刚才呀,几位同学表演很到位,下面老师来给同学们讲一个小故事。(播放天气预报由来的视频)。2、原来天气预报只有150多年的历史,那么在古代人们是怎么了解天气情况的呢?同学们请看课本44页。(1)从动物、植物的一些反应来获取将来的天气情况。(课件补充一些天气谚语)(2)观测云层、风、天象等获知天气信息。(补充相关谚语作为学生的积累)3、提问:现代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都很快,要想获得天气信息,都有哪些途径?组织学生自由讨论,教师适当引领得出结论。(板书:看电视、听广播、读报纸、上网、手机短信、打电话)4、这些天气信息都是气象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果,下面我记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样获得天气信息的?带领学生学习课本43页中关于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图片。5、观看一段完整的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视频,全面了解天气预报从哪些方面播报天气的。(设计目的:课件让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天气信息是怎么获取的,掌握一些基本的天气谚语。让学生经历一个天气预报的过程,学生的收获远远比获得一些天气知识更多、更重要。)四、天气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1、讲述故事“西藏登山队准确测出珠穆朗玛峰高度”。(课件出示内容)2、我们学校去年组织的首届冬季运动会,也要关注天气。3、引领学生观察书中有关插图。五、课外实践活动1、学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2、用自己设计的符号,记录最近一周天气情况。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分四个阶段:1、观察晴、阴、雨;2、测量风速;3、测量气温;4、把每天的天气情况写画在贴纸上,并贴在日期表上。

我也把你的分享在别的网站

分4 个阶段 给采纳

答案:风力 风向 空气质量、紫外线强度和舒适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观测、预报、发布天气消息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天气预报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除了气温、阴晴、风力、风向等,还增加了空气质量、紫外线强度和舒适度等内容。

1、晴 ☀晴,指天空无云或虽有零星云层但云量小于天空面积1/10时的现象。但在生活中也指雨停云散,或有云而仍见阳光时的情况。2、多云 ☁多云,气象学术语,在天气预报中,“多云”的天气有严格界定,它是指一种可以称之为“晴阴之间”的天气。多云,在气象学上是指天空中云覆盖面占天空十分之四至十分之八。3、雪 ❄雪:从混合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雪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的降水。雪是水在空中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或指落下的雪;雪是水在固态的一种形式。扩展资料:天气符号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当气象观测员观测到某种天气现象时,即应在观测簿当日“天气现象”栏记入相应的符号,除少数现象外,并应同时记入其起止时间。以这些符号为基础,结合天气现象的强度、并存关系及某些特征,制定的可以填写在天气图上的一套符号叫填图符号。为方便公众理解和识别,制定的代表天气现象的一套形象图形供电视或其他公共媒体传播使用。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天气符号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明天的天气怎样的课件 第1张

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晴、多云、阴天、雾、小雨、中雨、大雨、暴雨、雷阵雨、冰雹、冻雨、雨夹雪、小雪、中雪、大-暴雪、霜冻、低压槽和高压脊、冷锋和暖锋、大风、六级风、七级风、八~十二级风、台风、大气压。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活动名称:我们在呼吸活动目标:1、通过亲身试验,感受呼吸的存在感。2、了解呼吸的不同及其重要性,知道保护呼吸的方法。活动准备:肺动态图片、视频,纸条、保鲜袋、羽毛、一次性杯子、自制翻翻乐教具活动过程:一、纸条的秘密——呼吸的存在1、分发纸条,请每个幼儿将纸条放在鼻子前面感受一下,感觉到什么?(飘动)2、都发现小纸条在动,说说各自的原因。3、过渡:小纸条在晃动告诉我们这时候我们在呼吸。(五个字慢慢说,略带强调的语气来说)那么,除了小纸条在晃动能知道我们这时候在呼吸以外,你还有什么办法能知道你自己在呼吸呢?二、用材料感受——我们在呼吸1、幼儿自由回答,教师用精炼的语句总结幼儿不同的回答。如:你用感觉知道我们在呼吸,你利用工具、材料知道我们在呼吸等。2、教师出示准备好的材料,一一举起,幼儿跟着说。3、提出要求:请你们用这些材料去试一试,然后发现一下怎样从这些材料中发现我们在呼吸(五个字慢慢说:强调),好吗?听清楚要求了,那么后面四张桌子上有四份材料,你们可以过去试一试了。两分钟时间,能试几样,就试几样。4、教师巡回指导,一定会有幼儿吹气,反复强调:是呼吸,不是吹气。5、时间到了后坐回原处,请幼儿上前讲讲他用的什么材料发现我们在呼吸的?(请幼儿上前讲,同时再示范他用的方法,每种材料同种方法请一名幼儿就够了,不同方法可以请幼儿上前示范)6、对于幼儿吹气的方法予以提出,纠正正确的呼吸方法,鼓励幼儿用大胆的语言表达。7、(塑料袋)我们呼吸的时候这个塑料袋就会变大、缩小。什么时候变大?(呼气)什么时候缩小?(吸气)8、小结:我觉得你们真是太善于观察了,能从这些材料当中发现那么细微的变化,知道我们这是个时候在呼吸。三、用动作感受——呼吸的不同1、问:那我有个问题了,在相同的时间里,每个人的呼吸次数相同吗?(幼:不同)2、不如一起验证下,给半分钟时间,在半分钟时间里自然地呼吸,心理数数你呼吸了几次。(强调呼气+吸气=完整的呼吸)3、时间到,依次说出呼吸的次数。4、总结:原来在相同的时间里,不同的人的呼吸次数(频率)也是不一样的。5、问:那每个人的呼吸频率在任何时间都是一样的吗?放节奏感强的音乐,上下跳动十秒钟。6、同样地给半分钟数数自己呼吸的次数,你发现了什么?7、总结:原来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呼吸的次数也会发生变化。做了剧烈运动后不止心跳会加快,呼吸的频率和速度也会加快呢。8、问:那么请问,我们不呼吸可以吗?(幼:不可以。)9、师追问:不呼吸会怎么样?(死亡)10、为了验证你们的说法,我们来个现场的试验。请你们用手捏住鼻子,捂住嘴巴。我来数数,我只数到五。数到五以后,请你们来告诉我,憋着的感受。开始。遵守游戏规则。(1,2,3……4……4.5,5,数数的间隔可以长些,增加些趣味性。)11、说说你现在的感受(难受、闷、痛苦等)。12、总结:看来呼吸对我们实在是太重要了。没有呼吸就没有?(幼:生命。)13、师:我们人们所有活动都需要气,只有呼吸才能把氧气带到我们的生活当中,而且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大呼吸、小呼吸,甚至还可以屏住呼吸。那究竟什么时候要用到不同的呼吸呢?玩个翻翻乐游戏。14、出示教具(花),花瓣上都是空白,进行三个游戏(大呼吸、小呼吸、屏住呼吸),如在大呼吸时,幼儿需要说什么情况或者在什么地方你会大呼吸?说出答案后一起说:翻翻翻翻翻,翻出来的是答案,错误的教师予以纠正,需要补充的进行补充。15、小结:孩子们,不管是大大地呼吸,小小滴呼吸也好,还是屏住呼吸,都是为了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当我们到了环境非常好的地方,用力地把氧气吸进去。如果环境不是很好的地方,尽量浅浅地呼吸,如果遇到环境污染的话,要屏住呼吸。四、看视频了解——呼吸的重要1、那么接下来要考考你们了。你们知道,人是用什么呼吸的?当幼儿说到鼻子和嘴巴时,教师一律总结为:鼻子/嘴巴是我们的外部呼吸器官。当有幼儿说到肺时,师:肺是我们的内部呼吸器官。2、追问:那么肺在哪里呢?(出示PPT肺的图片,像两片大叶子。肺在心脏的旁边)3、感受下,左边一叶肺,右边一叶肺。轻轻地呼吸,感受下胸部有什么动静。轻轻地,请幼儿说出感受。(再重重地呼吸,最后屏住呼吸)4、看完视频后,请幼儿说你听到了什么?总结:原来呀,我们的肺就像两个气球,当气球充满气就鼓起来,当气排出去后,气球就瘪进去了。5、我们都知道没有了呼吸就等于没有了生命,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地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呢?你知道哪些好办法?(幼儿说)6、带着我们学到的知识和班级里的其他朋友一起分享吧。下课!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明天的天气怎样的课件 第2张

四年级科学上复习天气1、 天气符号:(太阳)晴、(云、半个太阳)晴天多云、(一朵半云)阴、(一朵半云下面斜点)雨;风:(小旗下垂)0、(小旗飘起来一点)1、(小旗飘起来)2 。2、 温度:用°C表示摄氏,用°F表示华氏。3、 温度计的使用:轻拿轻放;液泡朝下;平视。4、 用温度计测量气温更准确。5、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小草、小纸片飘向的相反方向就是风向。)6、 八方: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7、 风向标的制作:把硬纸剪成箭头箭尾,插入吸管两头固定,用大头针穿过吸管中点插到铅笔的橡皮擦上。8、 雨量器的制作:在纸条上按10毫米间距刻上刻度,将纸条固定在透明的玻璃杯上。9、 把雨量器放在阳台上测量(天):10毫米:小雨,25毫米:中雨,50毫米:大雨,100毫米:暴雨。10、云分三类:积云、层云、卷云。11、积云像棉花,低黑下雨;层云多满天,灰暗下雨;卷云棉拉丝,冷天出现。12、天气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天上钩钩云,地上水淋淋;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等。溶解13、能溶解的物质有:盐、糖、醋、酒精、胶水(慢)、高锰酸钾等。(可蒸发分离出来)14、不能溶解的物质有:面粉、沙子、食用油等。(可过滤出来)15、固体、液体、气体:有部分可溶解和会沉浮。(空气可注入到水中)16、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摇动、粉碎、加热、加大溶剂。17、高锰酸钾溶解现象:紫色液体云雾状散开。(实验:烧杯、高锰酸钾、小勺、水)18、酒精灯的使用:打开灯帽;用火柴自下而上点燃灯芯;在外焰加热;用灯帽盖灭,拿起再盖。(实验:酒精灯、火柴)19、喝生态水比喝纯净水、矿泉水安全健康。声音20、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21、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叫振动。22、声音的强弱叫音量,声音的高低叫音调。23、声音的传播:在固体中传得最远,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近。24、耳朵的结构:外耳:耳郭、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耳蜗、听觉神经。25、呼吸系统:鼻孔、气管、肺。26、声带:女性短,音尖高;男性长,音粗低。我们的身体27、人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28、成人骨骼有:206块,其中:头:29块,躯干:51块,手臂:64块,腿脚:62块。(婴儿骨骼更多)29、骨骼作用:支撑保护;关节作用:灵活动作;肌肉作用:帮助运动。(人体有600块肌肉)30、体育运动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31、运动会加快心跳和呼吸。(因为需要更多的氧气)32、消化系统:口腔、食道、肝胃、小肠、大肠、肛门。33、器官联系:空气、呼吸器官获得氧;食物、消化器官获得养分;帮助运动。34、运动之后应多喝水。自己编写的,有问题可以来问。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天气》1-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1-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1-1.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1-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1-2.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1-2.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1-3.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1-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1-3.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1-4.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1-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1-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1-5.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1-5.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1-6.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课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1-6.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呢?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1-6.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根据云高度和形状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1-6.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1-6.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1-6.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1-7.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1-7.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第二单元《溶解》2-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2-1.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玻璃棒、烧杯。2-1.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2-2.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2-2.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极少数溶解,沉入水底。轻轻摇晃杯子以后:水底的高锰酸钾减少了,杯中的液体变成紫色。 充分搅拌高锰酸钾后:全部溶解、变成了均匀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锰酸钾溶液。2-2.观察和区别“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方法有:颗粒大小的变化、在水中是否均匀分布、是否有沉定、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2-3.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的状态:先浮在水面,再下沉,然后一缕缕的扩散,轻轻搅拌部分溶解,充分搅拌全部溶解,最后变成胶水或洗发液溶液。2-3.食盐、小苏打、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醋、酒精都能溶解在水中,形成了透明、稳定的溶液,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是混合物。2-4.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2-4.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2-4.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了。2-5.切碎、加温、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2-6. 在100毫升水中,食盐溶解的量是有限度的,大约是36克。2-6.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2-7.给杯子中的盐水加热,可以分离食盐和水,需要的材料有: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火柴、湿抹布。2-7.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2-7.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人们就是利用了盐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第三单元《声音》3-1.我们周围的声音在 强弱、高低、长短 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3-1.音叉是一种 发声仪器 ,用来 调试乐器 和 测试音高 。3-1.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3-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 振动 。3-2.声音是由 物体振动 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3-2.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 产生波纹 ,这说明音叉振动了。3-3.声音的强弱可以用 音量 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 音高 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3-3.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 幅度 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3-3.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 快慢(频率) 决定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3-3.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 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3-3.拨弹橡皮筋时, 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 。3-3.拨动琴弦时, 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3-3.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3-4.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 也会改变 ,因为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了。3-4.尺子伸出桌面越短, 发出的声音越 高 ;尺子伸出桌面越长, 发出的声音越 低 。3-5.声音以 波 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 物体产生振动 ,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 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的。3-5.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 不一样的 。3-5.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 不能传播 声音。3-5.在月球上,由于 没有空气 ,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 ,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3-6.我们的耳朵可分为 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的 耳廓 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 耳道 传到鼓膜,引起 鼓膜的振动 ,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3-6.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 产生振动 。3-6.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 鼓膜 的振动。耳中的 听小骨 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 听觉神经 ——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3-7.耳朵是我们的 听觉器官 ,需要精心呵护。减少有害的声音,对于保护我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3-7.噪音对人的伤害:声音 过高过强 ,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 。3-7.保护我们听力的方法有: 远离噪声 、 控制物体发声 。(资料:声带越紧,声音越高。成年女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1毫米,成年男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5毫米,所以,成年男子的声音通常比成年的女子声音低。)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4-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 头、颈、躯干、四肢 四部分组成。4-1.身体能够做很多工作,工作时总是由多个部位 同时参与、共同完成。4-1.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 直接观察 ,内部特点可以 借助一些工具 ,也可以用看、听、闻、摸的方法感觉。4-2.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 骨骼 。骨骼 支撑着 我们的身体, 保护着 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骨骼不能独立运动。4-2.人体的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形式也不同。4-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4-3.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 、 肺 等。4-3.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4-3.为什么运动时呼吸会加快?因为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以便呼出和吸入比平时多的气体。4-3.经常锻炼身体,会提高我们的呼吸能力,增大肺活量,获得更多的氧气。4-3.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4-4.人体需要的氧气由 肺 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 心脏 通过 血管 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4-4.心脏的心肌收缩,血液离开心脏,心肌舒张,血液回到心脏。4-4.为什么运动时心跳会加快?因为伴随着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氧气,心跳也就逐渐加快,以便输送出更多的血液。4-5.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 口腔、食管、胃、小肠 和 大肠。食物被食管 运输 到胃里,在胃里被进一步 磨碎 和 分解 的,在小肠里被 吸收 。4-5.如果食物在体内消化得好,我们就会吸收更多的营养,为骨骼、肌肉的生长提供养料。4-6.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 牙齿、舌头、唾液 共同完成的。牙齿按形状给牙齿分类,可分为门齿(我有 个)、犬齿(我有 个)、臼齿(我有 个)。4-6.老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物在体内消化。4-6.如果牙齿不好,消化就会受到影响,还会影响整个身体的运动。4-7.人的一切活动都需要依靠身体各个器官的协同工作才能完成。4-7.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4-7.人体的每个消化器官都在各自的功能,都需要我们爱护。

  1、除法(两位数除两位数和三位数除两位数) 2、角(测量角的度数,需要用到量角器)3、混合运算 4、平行与相交 5、找规律 6、观察物体 7、预算率 8、解决问题的策略 9、统计和可能性10、认数(万和亿) 11、用计算器计算 12、整理与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