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成就

总体来看,历经40年的渐进式改革开放,促使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以下四个伟大转变,取得了历史性成就:1. 从经济发展看,实现了从封闭型经济弱国向开放型全球经济大国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依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念,我们渐进式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乡镇企业发展、城市国有企业、外商投资、金融服务、科技管理体制、经济特区等相关制度的改革,逐渐明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政府与市场、国家与民众之间的关系,全面调动了生产者积极性,激发了经济活力,完成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共同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中国奇迹。2.从治国理政看,实现了从单极化传统管理向现代公共服务型治理的转变。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必然对国家的政府管理体制、传统管理理念、社会管理能力等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不断适应经济体制改革释放的活力、社会流动性增加、科技互联网技术崛起、多元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等趋势,协调推进党的自身建设、重塑中央与地方关系、调整政府组织结构、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城乡基层政权建设等方面的改革,成为中国渐进式改革开放的政府逻辑与基本内容。3.从城乡结构看,实现了从落后的乡村型社会向富足的城乡融合型社会转变。1978年,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总人口80%的典型农业型国家。此后,经过采取加大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城市单位体制、设立经济特区、增设开放城市等改革创新,把农民从原有的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开始流向大中型城市,整个社会呈现出高度的流动性,中国社会走上了现代城市化发展之路,城市活力进一步释放。4.从社会民生看,实现了从温饱向小康的整体性转变。通过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的全方位改革,为广大民众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和发展机会,不断改善民生,不断增加收入,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幸福、文明的美好新生活,这是改革开放的初心,也是40年改革开放最大的成就之一。最典型的就是中国的减贫事业,使得7亿多人口脱离了极端贫穷,为世界的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经济跃上新台阶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提高。2017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9660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22.8倍,年均实际增长8.5%。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由1978年的200美元提高到2016年的8250美元,超过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在世界银行公布的217个国家(地区)中排名上升到第95位。2、财政实力显著增强。1978年,国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1132亿元,2017年达到172567亿元,1979年至2017年年均增长13.8%。3、经济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十一位;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5%左右,比1978年提高13个百分点左右。4、外汇储备大幅增长。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仅1.67亿美元,位居世界第38位,2017年末外汇储备余额达31399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5、城镇化稳步推进。2017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52%,比1978年末上升40.6个百分点;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2.35%,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缩小到16.17个百分点。二、基础产业跨越式发展1、工业生产能力不断提升。2017年,钢材产量10.5亿吨,比1978年增长46.5倍;水泥产量23.4亿吨,增长34.8倍;汽车产量2902万辆,增长193.8倍。2、交通运输建设成效突出。2017年末,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比1978年末增长1.5倍,其中高速铁路达到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60%以上。2017年末,公路里程477万公里,比1978年末增长4.4倍。3、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2017年末,全国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02.5部/百人;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移动宽带网,移动宽带用户达11.3亿户。三、全方位开放新格局逐步形成1、外商投资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2017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310亿美元,比1984年增长91.3倍,年均增长14.7%。1979年至2017年,我国累计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达18966亿美元,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对外投资合作快速发展。2017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不含银行、证券、保险)1201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41.1倍,年均增长30.6%。四、科技发展逐步壮大科技队伍发展壮大。2017年,按折合全时工作量计算的全国研发人员全时当量403.4万人年,比1991年增长5倍。按折合全时工作量标准,我国研发人员总量在2013年超过美国,连续5年居世界首位。五、人民生活条件改善1、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974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22.8倍。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占全部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达到8.1%。2、居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18倍,年均增长7.8%。居住条件显著改善。2017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比1978年增加30.2、38.6平方米。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3、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共同发展。1978年至2017年,我国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3314个。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近4亿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参考资料改革开放四十年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成就 第1张

这很多的。简述是:1、生产生活资料极其丰富2、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改善3、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改善4、国防力量日趋强大5、国际地位日益提高6、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强7、科技水平日益发展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十七大报告在对改革开放近30年的伟大历程进行回顾和总结时提出了一个重要判断,即“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一判断,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以崭新的视角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以及中国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1987年4月,邓小平同志在一次会见外宾的谈话中提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的大轮廓,即20世纪末达到小康,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进而评价说,“如果达到这一步”,那就是“真正对人类作出了贡献”.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如果”,到十七大报告的上述肯定判断,中国社会的变化和进步及其对世界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积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十七大报告关于中国的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一判断,是以以下事实为根据的.  1.中国的发展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国社会的面貌.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基本达到小康、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等等,这一切只用了30年时间,被称为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而这一奇迹的创造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13亿中国人民.13亿中国人民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根本改变,这本身就是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  2.中国的发展为占世界人口3/4的发展中国家探寻到了一条可资借鉴的发展道路.人类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人类文明发展的两条主要道路和两种基本模式.资本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人类文明发展到社会主义阶段的重要环节.从人类文明整体发展进程看,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是不可逾越的.但是,我们也必须正视一个历史事实:资本主义的整体发展和文明进步,固然与资产阶级及其制度自身的历史进步性有关,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其“整体文明”是以某种程度的与文明精神背道而驰的手段实现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只使少数国家在其历史发展中实现了“血淋淋”的“文明和进步”,而使大多数国家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状态.在资本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有些资本主义国家甚至变得愈发的贫穷和落后,世界范围内的两极分化的存在和不断加剧,也是占主导地位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恶作剧.  那么,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什么道路、采取什么发展模式,才能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和文明进步呢?这是世界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党从成立的那一刻起,就以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为己任,以对人类文明作出最大贡献为追求,对上述重大历史课题进行了不懈探索.虽然这一探索过程艰辛而曲折,但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满足、民主权利不断丰富和进一步落实、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等,足以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成功的道路.因为,它不仅解决了近代以来困扰我们的发展问题,重要的是,中国的发展为与中国有着类似经历的民族和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用邓小平同志的话讲,即为“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道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3.中国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得到了验证和空前展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其科学性主要在两个方面得到了体现和检验:一是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性质和运动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资本主义必然发展到共产(社会)主义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一般垄断,再到国家垄断和今天的全球化发展阶段,其内部的传统资本主义因素在丧失,倾向于社会主义的新社会因素在增长,这一历史事实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证明.二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不同国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不同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新的理论和实践形态,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原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时不同程度地解决了不同国家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生命力.  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发展,首先发生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这些国家在社会主义体制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谋国家发展、谋人民利益等问题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积累了太多的问题,最终导致苏东剧变的发生,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科学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质疑.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终结论”甚嚣尘上之时,邓小平同志却满怀信心地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中国的改革虽然也因为受到自身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影响而进入艰难时期,但中国共产党人顶住来自各方的挑战和压力,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南,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新的伟大实践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文明进步,用事实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4.中国的发展为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中一直处于边缘化境地,其主要表现有两点:一是对内,中国社会缺乏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和思想文化体系,致使国家长期处于积贫积弱、缺乏活力和创新能力的状态;二是对外,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华文明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场外,参与权、表达权的自动放弃以及外来文明的野蛮挑战,使得我们在很长时期里没有对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一个大国应有的贡献.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改变了世人对中国“封闭、专制、落后、贫穷”等不良印象,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道路上一支重要的力量,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已经和正在为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作着举世公认的独特贡献

很多的。简述是:1、生产生活资料极其丰富2、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改善3、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改善4、国防力量日趋强大5、国际地位日益提高6、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强7、科技水平日益发展等。 1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成就 第2张

一、经济跃上新台阶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提高。2017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9660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22.8倍,年均实际增长8.5%。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由1978年的200美元提高到2016年的8250美元,超过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在世界银行公布的217个国家(地区)中排名上升到第95位。2、财政实力显著增强。1978年,国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1132亿元,2017年达到172567亿元,1979年至2017年年均增长13.8%。3、经济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十一位;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5%左右,比1978年提高13个百分点左右。4、外汇储备大幅增长。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仅1.67亿美元,位居世界第38位,2017年末外汇储备余额达31399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5、城镇化稳步推进。2017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52%,比1978年末上升40.6个百分点;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2.35%,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缩小到16.17个百分点。二、基础产业跨越式发展1、工业生产能力不断提升。2017年,钢材产量10.5亿吨,比1978年增长46.5倍;水泥产量23.4亿吨,增长34.8倍;汽车产量2902万辆,增长193.8倍。2、交通运输建设成效突出。2017年末,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比1978年末增长1.5倍,其中高速铁路达到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60%以上。2017年末,公路里程477万公里,比1978年末增长4.4倍。3、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2017年末,全国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02.5部/百人;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移动宽带网,移动宽带用户达11.3亿户。三、全方位开放新格局逐步形成1、外商投资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2017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310亿美元,比1984年增长91.3倍,年均增长14.7%。1979年至2017年,我国累计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达18966亿美元,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对外投资合作快速发展。2017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不含银行、证券、保险)1201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41.1倍,年均增长30.6%。四、科技发展逐步壮大科技队伍发展壮大。2017年,按折合全时工作量计算的全国研发人员全时当量403.4万人年,比1991年增长5倍。按折合全时工作量标准,我国研发人员总量在2013年超过美国,连续5年居世界首位。五、人民生活条件改善1、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974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22.8倍。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占全部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达到8.1%。2、居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18倍,年均增长7.8%。居住条件显著改善。2017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比1978年增加30.2、38.6平方米。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3、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共同发展。1978年至2017年,我国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3314个。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近4亿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参考资料改革开放四十年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总体来看,历经40年的渐进式改革开放,促使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以下四个伟大转变,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一是从经济发展看,实现了从封闭型经济弱国向开放型全球经济大国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依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念,我们渐进式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乡镇企业发展、城市国有企业、外商投资、金融服务、科技管理体制、经济特区等相关制度的改革,逐渐明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政府与市场、国家与民众之间的关系,全面调动了生产者积极性,激发了经济活力,完成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共同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中国奇迹。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增长了226倍,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GDP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978年不足2%,增长到2016年的15%左右,稳居世界第二位。可以说,当今中国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全球性经济大国。二是从治国理政看,实现了从单极化传统管理向现代公共服务型治理的转变。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必然对国家的政府管理体制、传统管理理念、社会管理能力等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不断适应经济体制改革释放的活力、社会流动性增加、科技互联网技术崛起、多元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等趋势,协调推进党的自身建设、重塑中央与地方关系、调整政府组织结构、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城乡基层政权建设等方面的改革,成为中国渐进式改革开放的政府逻辑与基本内容。中国治国理政模式实现了“权威—民主—法治”的动态平衡,基本形成了以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为核心职能,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为框架和以大数据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共建共治共享、公共服务型现代治理新模式。截至2017年底,国务院部门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3以上,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精简85%。资质资格认定事项压减44%,多数省份行政审批事项减少50%-70%;中共党员总数达到8779.3万,党的组织达到436万个;全国社会组织数量突破80万个;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达到66.2万个;经过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达到173569个。三是从城乡结构看,实现了从落后的乡村型社会向富足的城乡融合型社会转变。1978年,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总人口80%的典型农业型国家。此后,经过采取加大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城市单位体制、设立经济特区、增设开放城市等改革创新,把农民从原有的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开始流向大中型城市,整个社会呈现出高度的流动性,中国社会走上了现代城市化发展之路,城市活力进一步释放。截至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58%的水平,一半以上的人口成为城市市民,并且产生了一大批人口超过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以及人口高度密集、经济一体化的超大城市区域,创造了新的财富、新的产品、新的文明、新的生活方式。对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转变成一个以城市居民为主的国家,同时以高铁、互联网为主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得不说是巨大的成绩。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乡村领域的具体落实。未来中国社会,将是一个城乡互动共融、协调发展的城乡融合型新社会。四是从社会民生看,实现了从温饱向小康的整体性转变。通过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的全方位改革,为广大民众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和发展机会,不断改善民生,不断增加收入,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幸福、文明的美好新生活,这是改革开放的初心,也是40年改革开放最大的成就之一。最典型的就是中国的减贫事业,使得7亿多人口脱离了极端贫穷,为世界的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变化更证明了这一点,1978年时,城镇居民家庭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11元,恩格尔系数为57.5%,到2017年时,分别变为了24445元(增长了78倍)和28.6%;1978年农村居民家庭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16元,恩格尔系数为67.7%,到2017年时,分别变为10955元(增长了94倍)和31.2%,城乡居民享受到了改革的红利,开始走向更加富裕、多元化消费的生活。新时代,随着交通、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创业、文化、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进一步建设,人民对生活的追求从“有没有”变成了“好不好”,高品质生活开始成为新的追求目标。

总体来看,历经40年的渐进式改革开放,促使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以下四个伟大转变,取得了历史性成就:1. 从经济发展看,实现了从封闭型经济弱国向开放型全球经济大国的转变。2.从治国理政看,实现了从单极化传统管理向现代公共服务型治理的转变。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这个剧情还不错的,挺好看的,我有,感兴趣的话可以看我的看我 简介哦了解一下哦

总体来看,历经40年的渐进式改革开放,促使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以下四个伟大转变,取得了历史性成就:1. 从经济发展看,实现了从封闭型经济弱国向开放型全球经济大国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依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念,我们渐进式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乡镇企业发展、城市国有企业、外商投资、金融服务、科技管理体制、经济特区等相关制度的改革,逐渐明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政府与市场、国家与民众之间的关系,全面调动了生产者积极性,激发了经济活力,完成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共同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中国奇迹。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增长了226倍,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GDP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978年不足2%,增长到2016年的15%左右,稳居世界第二位。可以说,当今中国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全球性经济大国。2.从治国理政看,实现了从单极化传统管理向现代公共服务型治理的转变。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必然对国家的政府管理体制、传统管理理念、社会管理能力等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不断适应经济体制改革释放的活力、社会流动性增加、科技互联网技术崛起、多元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等趋势,协调推进党的自身建设、重塑中央与地方关系、调整政府组织结构、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城乡基层政权建设等方面的改革,成为中国渐进式改革开放的政府逻辑与基本内容。截至2017年底,国务院部门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3以上,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精简85%。资质资格认定事项压减44%,多数省份行政审批事项减少50%-70%;中共党员总数达到8779.3万,党的组织达到436万个;全国社会组织数量突破80万个;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达到66.2万个;经过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达到173569个。3.从城乡结构看,实现了从落后的乡村型社会向富足的城乡融合型社会转变。1978年,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总人口80%的典型农业型国家。此后,经过采取加大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城市单位体制、设立经济特区、增设开放城市等改革创新,把农民从原有的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开始流向大中型城市,整个社会呈现出高度的流动性,中国社会走上了现代城市化发展之路,城市活力进一步释放。截至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58%的水平,一半以上的人口成为城市市民,并且产生了一大批人口超过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以及人口高度密集、经济一体化的超大城市区域,创造了新的财富、新的产品、新的文明、新的生活方式。4.从社会民生看,实现了从温饱向小康的整体性转变。通过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的全方位改革,为广大民众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和发展机会,不断改善民生,不断增加收入,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幸福、文明的美好新生活,这是改革开放的初心,也是40年改革开放最大的成就之一。最典型的就是中国的减贫事业,使得7亿多人口脱离了极端贫穷,为世界的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很多的。简述是:1、生产生活资料极其丰富2、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改善3、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改善4、国防力量日趋强大5、国际地位日益提高6、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强7、科技水平日益发展等。

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跃居世界第二位二、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提高三、农村改革成就辉煌,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四、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升,全方位开放新格局逐步形成

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跃居世界第二位二、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提高三、农村改革成就辉煌,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四、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升,全方位开放新格局逐步形成

1、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社会活力爆发的最根本源泉是来自于被承认并唤醒了的人的能动性和创造力。从食物生产供应到就业住房,人从计划经济制度下被动的“口”,变成了市场经济时代能动的“手”。计划经济时代的各种票据取消了、农村人口进城打工的限制取消了、国家分配工作的制度废除了,而粮食蔬菜供应增加了、就业问题解决了、收入大幅度增加了。2、改革开放40年,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关于党的建设、关于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每一个问题的展开和推进,都始终贯穿着实践检验真理的原则。在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深化中,在将实践成果系统化、理论化的进程中,在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齐头并进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使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扩展资料:改革开放必经之路:1、国家的现状需要改变“文化大革命”给国家留下了严重的局面: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温饱没有解决,科技教育落后等。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怎样改变?答案只有一个:改革。2、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新中国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新中国成立以后模仿苏联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严重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解放生产力。3、社会主义制度需要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4、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有新思路新思路就是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中国历史性节点)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的成就 (一)经济持续抉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规模迅速扩大。1979。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9.6%,比改革开 放前高3.5个百分点,比同期世界经济增长快约7个百分点。1995年提前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1997年又提前三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205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是1978年的6.8。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七位。预计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8.6万亿元。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粮食总产量1978仅3亿多吨,现在综合生产能力已稳定在5亿吨左右,做到了“丰年有余,歉年平衡”。粮食储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煤炭、钢、化学纤维、数字程控交换机等产量居世界首位。国家外汇储备超过1枷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100多倍,居世界第二位。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结构高速取得重要进展,经济增长方式开始转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能源、交通、邮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高速发展,基本消除了长期存在的“瓶颈”制约,增强了长远发展的后劲。改革开放以来,能源供给能力大幅度提高。1978——1999年,原油产量增长了54%,发电量增长3.8倍。公路里程增长51.8%。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到2000年年底将达到1.5万公里,进人世界前列。民用航空航线里程增长9.2倍。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全部实现电话交换程控化,电话网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到3D00年,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将分别超过1.4亿户和7300万户。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加快,产业技术水乎不断提高。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二)商品供应充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市场供求关系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历史性转变。据今年国家内贸局商业信息中心对国内市场上609种主要商品排队分析,目前供过于求的比重达79.6%,供求基本平衡的占18.4%,供不应求的商品只有12种,比重不到2%。城乡居民蛋白食物人均占有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1999年肉、蛋和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分别达到47.3公斤、17公斤和32.7公斤。一般工业品的短缺已告结束,市场商品丰富多彩。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的户均占有量,在城镇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农村的普及率也逐年提高。空调器、录像机、V叨机、钢琴、组合音响、电脑和轿车等,产量迅速增长,质量不断提高,较好地适应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 经济发展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99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854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了2.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10元,增长了3.7倍。预计到200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800美元。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1999年城镇居民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比1978年下降了14.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下降了15个百分点。居住和通信条件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1978年的3.6平方米增加到1999年的9.6平方米,农村由8.1平方米增加到24.4平方米。全国电话普及率由1980年的每百人0.4部提高到1999年的13部。城乡居民 储蓄存款持续增长,由1978年的210.6亿元增加到1999年的17 59622亿元。农村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1999年底的3400万人,2000年还将减少1000万,“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将如期实现。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 积极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打破单一公有制经济格局,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发生了深刻变化。公有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居主体地位,提供了四分之三的国内生产总值,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在工业总产值中,公有制经济提供的占62%左右;非公有制经济约占38%,比1978年提高37个百分点。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公有制经济实现的占38%;非公有制经济占62%,比改革开放前提高60个百分点。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机制在生产、流通等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目前,在社会商品零售环节,政府定价比重仅占4%左右,政府指导价比重占1%左右,市场调节价已高达95%;在农产品收购环节,政府定价比重占9%,政府指导价占7%,市场调节价占84%;在生产资料出厂环节,政府定价的比重不到10%,政府指导价占4%多一点,市场调节价占86%。对外经济活动逐步按照国际市场规则进行。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劳动力市场从无到有,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也都有了长足发展。计划、财税、金融、外汇外贸等领域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税率、利率、汇率和货币供应量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大多数国有在中型亏损企业逐步摆脱困境。国有经济布局战赂性调整抓紧实施,国有小企业通过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得到新的发展。农村改革不断深化,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双层经济体制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逐步形成。 (四)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利用外资成效显著 从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到开辟经济开发区,带动了全国的对外开放。进入90年代后,随着上海浦东和沿江、沿边、沿主要交通干线对外开放的展开,内陆地区开放程度明显提高,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外经贸合作取得重大成绩。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3607亿美元,在世界贸易中居第九位,预计到2000年将超过4000亿美元。进出口商品结构逐步优化,出口产品继实现了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加工产品为主的转变之后,又实现了从;殷加工产品为主向机电产品为主的转变。1999年,在全部出口净增总额中机电产品出口占88%。出口市场日趋多元化,在保持对香港、美国、日本、欧盟等传统贸易伙伴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开拓新兴市场取得了进展。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质量逐步提高。1979—1999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枷亿美元。外商投资领域不断拓宽,科技含量增加,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增多,单项投资规模加大。 (五)科技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科研机构面向市场、自我发展的能力逐步提高,为经济建设解决了大量重大、关键性技术难题。科技攻关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系列火箭,在技术性能和可靠性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乎,除满足国内用户的需要外,还开始进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神舟号”飞船试验飞行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迈出了重要步伐。“神威”可缩放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日之后具备研制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国家。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首座核电站—书山核电站已达到商业运行水平,有关技术和设备进入了国际市场。研制成功高速率光纤通讯系统和大型程控交换设备,为我国通讯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建成了正负电子对撞机、同步辐射装置、重离子加速器、核累变装置等重大科学工程。生命科学、新材料等高技术领域的技术攻关及产业化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素质教育全面展开。1999年、小学入学率达到99.1%,初中入学串为88.6%,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85%,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规模扩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取得明显成效。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8年的1.93%下降到1999年的。0.88%。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逐步得到重视并取得进展。初步遏制了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快速增长的趋势,1999年工业废气治理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串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串分别达到85.1%、66.4%和59.3%。全国封山育林面积达到3019万公顷。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不断加强,利用效率和综合利用水平稳步提高。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卫生和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1999年,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串分别达到如.4%和91.6%。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实施,使贫困地区的10万个行政村结束了不能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历史。新闻出版业繁荣发展,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发展迅速。卫生事业特别是农村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竞技体育捷报领传,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旅游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1999年,旅游外汇收入达141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2832亿元。 我国人均占有资源量 目前我国人均纤维消费量仅为6.6千克左右,低于世界7.5千克的平均水平。到2005年,我国人均纤维消费量可达到7.4千克左右。 我国人均耕地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从1996年年底到2003年,7年间耕地减少了1亿亩。 我国人均消费牛奶10公斤,世界人均消费牛奶是100公斤,发达国家是200-300公斤。 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列世界第53位。 2003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090美元,超过了1000美元 我国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属于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